中國光伏產業在嚴冬時節似乎迎來了暖流。國務院常務會議12月19日公布了多項關于光伏產業的政策措施,涵蓋了光伏生產項目、應用、電價、政府監管方向等多項具體內容。這被業界看做是鼓舞人心之舉。
此前,中央財政撥付70億元資金,支持啟動光伏發電應用示范3.157吉瓦,加上年初撥付60億元啟動的1.9吉瓦,2012年中央財政總共撥付資金130億元,中央財政支持啟動光伏發電應用的總規模達到5.1吉瓦(1吉瓦=1000兆瓦,1兆瓦=1000千瓦)。
然而,光伏業所面臨的困境遠超預期,遲遲沒有落地的補貼細則,短時間內光伏企業生存環境是否會有實質性的轉變,這些疑問都讓有意投資光伏發電站的企業們對光伏發電站的“大蛋糕”望而卻步。
政策頻頻出臺
作為新能源產業,光伏產業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就我國來說,積極發展新能源等清潔能源對調整經濟結構、促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國內光伏產業的現狀,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秘書長李俊峰用了“棄兒”一詞形容,“光伏業紅火時,全世界都把他當成寵兒。投資界、政府、產業界沒一個不為其叫好。”他說,“目前的光伏產業進入了一個大的整合時期。”
面對光伏企業在海外受挫,政府開始頻頻出手相救,陸續出臺了以“金太陽示范工程”為代表的關于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財政政策。
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從2009年起啟動實施了“金太陽工程”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并從發展規劃、投資補助、稅收政策、電價分攤、科技研發、電網接入等方面,初步構建了一整套支持光伏發電應用的政策體系。為放大政策效應,擴大推廣應用,2010年開始實行集中連片示范,首批確定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3個開發區作為“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我國光伏發電逐漸走上規模化推廣應用發展的軌道。
2012年12月11日,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第二批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目錄,項目裝機總量2.83GW。加上今年5月已經公布的1.71GW的第一批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合計全年項目規模達4.54GW。此舉也是擴大國內光伏應用市場,支持光伏企業發展的又一個舉措。
制造商無利可圖?
盡管暖風頻吹,但業界認為,光伏產業能否走出困境,仍存不明朗因素。相關分析師指出,雖然國家近期頻繁出臺政策,大力補貼國內光伏應用,但國內市場在全球占比較小,產業基本面惡化并不會因此緩解,明年上半年或將是行業最差的時期。
一位業內人士稱,之前幾年國家出臺的扶持政策并不少,但由于政策不落實,產能過剩導致惡性價格競爭等原因,作為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光伏制造業并未能賺到錢。即使這次國家出政策把國內市場啟動起來,大部分紅利可能還是流入電站運營商囊中,制造業仍然無利可圖。
在原材料價格下跌背景下,光伏電池和組建生產商持續虧損,組件商停產比例達到30%。但即便如此,光伏發電距離平價上網,還需時日,電站運營商也在觀望電池和組件價格繼續下降,“深秋”對“春天”,何以持久?補貼遲遲不發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日前透露,困擾光伏發電站的補貼問題有望在近期解決,國家財政部將利用“可再生能源專項補貼基金”,對光伏發電站拖欠的補貼進行清算,將“缺多少補多少”。但大部分企業對此卻依然將信將疑。
之前,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一直由國家電網公司代發,一些光伏發電站項目只能拿到脫硫電價,甚至沒有得到過可再生能源補貼電價補貼,導致項目虧損。據悉,某大型國有企業被拖欠的補貼額度曾一度高達幾十億元。
最新的消息顯示,目前我國針對光伏發電站的補貼已經發放到2011年4月,2011年4月之后建成的光伏發電站暫時沒有拿到政府補貼。
補貼的遲遲不發,讓一些新進入的企業不堪重負。法國道達爾公司去年剛在中國投資建設了一個光伏發電站。負責電站建設的一位項目經理說,道達爾在中國國內已經建成的首個光伏發電站也面臨補貼推遲發放的問題,“銀行的利息很高,而補貼又遲遲不能到位,增加了企業的現金壓力。”
王斯成透露,發改委、能源局、財政部等部門已經就拖欠的光伏補貼問題開過專門的會議,在會議上已經達成一致意見,將目前三種對光伏產業終端的補貼政策: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金太陽工程補貼和光電建筑補貼全部收歸財政部管理。這意味著,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項目的補貼也將從國家財政部的“可再生能源專項基金”中出。
補貼的好消息似乎并未能打消企業的疑慮。
廣州市的一家投資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說,光伏產業市場前景不明朗,光伏發電的拐點何時到來以及價格能夠回升多少,現在看來還是未知數。
顯然,對于一個處于發展初期,需要依賴政府補貼的行業,光伏發電站還存在較大的資金補貼缺口。
“組合拳”出擊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認為,光伏業所面臨的困境遠超預期,短時間內光伏企業生存環境不會有實質性的轉變,上游多晶硅企業的兼并重組勢在必行。國家領導、有關部門、地方政府紛紛表示將加大對光伏巨頭的扶持力度,以期用“組合拳”幫助光伏企業實現脫困。
電價政策是影響光伏電站的首要政策。國內光伏電站目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商業化運營程度不高,盈利狀況不甚理想,發電成本高成為了制約光伏業發展的頑疾。西北地區大規模光伏電站及分布式光伏電站鮮有盈利能力,國家相關部門盡快落實電價政策將給光伏巨頭帶來實質性的利好消息。
并網政策是目前爭論最激烈的政策。光伏電站若想將盈利能力轉變成實際的經濟效益還需并網政策做保障,而并網政策卻遲遲無法落實,電網公司的“空頭支票”一直無法兌現,涉足光伏電站的光伏巨頭苦不堪言。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光伏企業建設光伏電站的熱情,進而抑制了國內光伏市場容量的釋放。
國內光伏企業主要處于上游多晶硅領域,而對中下游的涉足明顯不足。前期過大、過快的產能增長使得國內多晶硅及光伏組件的產量遠超市場需求,而國際市場容量的收縮更是雪上加霜,結構失衡、產能過剩、企業盈利能力低下等問題暴露無遺。國家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多晶硅行業兼并重組的力度,積極淘汰實力薄弱的中小企業,盡快凈化光伏業的整體市場環境。
有了“組合拳”出擊,各項政策細則能夠落地實施,確實能帶來光伏產業的春天。然而想要進一步打開市場,對于光伏產業的未來而言,政策助推和財政補貼是一方面,但只能起到雪中送炭的短期效應,光伏行業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靠市場來刺激,對于已經習慣了依靠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和價格戰的中國光伏企業來說,企業自救才是硬道理。專家表示,加快拓展國內市場是推動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必然途徑。
4月12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nb......
光伏行業最近消息不斷,上游降價,下游新技術出現。從光伏發電行業上游來看,2022年底以來,多晶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價格均呈大幅下降趨勢。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本周以來,各企業硅料成交價格......
硅料和硅片價格斷崖式下跌,超出市場預期。風光了幾乎一整年的硅料、硅片年底扛不住了,其中硅料在短短數周時間內跌逾10%,而部分型號硅片更是一周內下跌20%。這也引起市場對光伏上游環節頭部企業......
電投產融漲停收盤,收盤價5.37元。該股于9點25分漲停,未打開漲停,截止收盤封單資金為1.03億元,占其流通市值1.73%。12月6日的資金流向數據方面,主力資金凈流入2841.37萬元,占總成交額......
12月5日,光伏產業鏈異動大跌。陽光電源、林洋能源、固德威、派能科技跌超7%,錦浪科技、德業股份、快可電子、天合光能、祥鑫科技等跌超4%。據中證報消息,網傳千億市值的行業龍頭陽光電源高管近期在交流中透......
光伏N型電池擴產大軍又迎“新人”。10月9日晚間,鈞達股份(002865)一紙公告宣布,斥資130億元投建26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這一金額也是近期N型電池擴產大軍中最大手筆。這家傳統汽車內飾廠商去年......
8月24日晚間,光伏賽道巨頭隆基綠能披露了2022年半年報。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8月24日,隆基綠能(SH601012,收盤價:52.68元,市值:3994億元)公告稱,上半年實現營收504.17億元......
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產能擴張意愿非常強烈。碳中和目標下,海外對光伏發電的需求高漲,加之新興光伏技術發展引發產能替代需求,多重因素推動我國光伏產業進入新一輪擴產周期。(文|本報記者董梓童)“目前,我國光伏......
事件:2022年7月20日晚雙良節能公告2022年至2025年安徽華晟預計向公司全資子公司采購單晶方錠7800噸,規格為G12+(210.1*211.6),公司參照PVInfoLink最新統計(202......
如果說前兩年還有關于光伏廠商究竟是垂直一體化還是專業化發展更優的爭論,到了現在,這種爭論似乎有了更明確的結果,垂直一體化正成為越來越多廠商的選擇,占據明顯上風。做出這一判斷的原因是,近期又有兩家頭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