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3-24 15:59 原文鏈接: 脂肪酶在飼料中的應用

    飼料資源不足一直是我國養殖業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在耕地和水資源嚴重緊缺的情況下,糧食產量已很難提高。我國動物生產中飼料轉化率低,豬、雞、奶牛等的飼料轉化率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0.3~0.6個百分點,使得飼料資源不足的問題更加嚴峻。飼料用酶制劑的開發和應用極大的緩解了飼料資源的不足。近年來,酶制劑一直是國內外動物營養研究的熱點之一,它們在飼料工業中的有效應用使得飼料工業和養殖業安全、高效、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

    脂肪在畜禽體內的作用主要是氧化供能,它含有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可滿足動物體對較高能量濃度的要求;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和某些激素的溶劑,促進對這些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同時為畜禽提供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保證畜禽的健康生長;添加脂肪還可減少飼料加工過程中的粉塵,改善飼料外觀,在高溫條件下,還有利于提高能量攝入量,降低畜禽的體熱增耗,減緩熱應激。此外,添加脂肪可有效地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因此,在豬、雞和奶牛飼養中,在飼料中添加脂肪是比較普遍的。

    脂肪酶是脂肪代謝最基本的酶,若缺乏將會危及機體健康。單胃動物自身能夠分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內源性消化酶。但幼禽幼畜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健全,內源性消化酶分泌量不足。在現代養豬生產中,為了縮短母豬繁殖周期和使仔豬盡早適應植物蛋白日糧,早期斷奶甚至超早期斷奶在養豬生產中普遍實施,但早期斷奶產生明顯應激,對消化系統發育和消化酶分泌產生不良影響,消化酶分泌急劇減少,斷奶2周后才又逐漸恢復與上升。斷奶后兩周內消化酶分泌不足是斷奶仔豬生長阻滯的主要因素之一;雛雞大多數消化酶在2周齡左右才發育到高峰,個別的(如脂肪酶)還要到21日齡左右。因此,消化酶分泌不足是雛雞對飼料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幼禽幼畜日糧中添加外源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能補充體內內源酶的不足,并能減輕斷奶仔豬的斷奶應激,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有的研究表明,在豬和家禽日糧中添加外源酶對內源消化酶的分泌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而有利于畜禽對營養成分的消化分解和吸收利用。外源性脂肪酶可提高飼料中的脂肪消化率,特別是可顯著提高米糠中的脂肪消化率,因而可提高米糠的表觀代謝能值和飼料轉化率(Pluske等)。

    Polin等給白來航公雞飼以含4%動物油的玉米基礎日糧,研究了豬胰脂肪酶粗提物與膽汁鹽對脂肪消化的影響,在添加和不添加0.4%膽汁酸的情況下,孵化后第2~9d添加0.1%的脂肪酶均能提高脂肪的吸收,但是效果不顯著,其原因不難理解,在酸性條件下,豬胰脂肪酶容易失活,當其到達主要作用位點(十二指腸)時其活力已經相當低了,并且豬胰脂肪酶活性的發揮依賴于輔脂肪酶及膽汁鹽的存在。如果脂肪酶能夠耐酸,且其活力不依賴于輔脂肪酶及膽汁鹽,那么從理論上說將其添加到日糧中應該能夠提高脂肪的消化。在含全脂米糠、高油玉米、干苜蓿粉、血粉、餅粕等的飼料中添加脂肪酶,可提高表觀消化能5%~11%,提高豬禽增重速度4%~10%,提高飼料利用率2%~7%,減少糞便排泄量(Tan等)。


    扫码下载分析测试百科网APP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