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2月2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在線發表了由安徽醫科大學張學軍教授團隊和香港大學劉宇隆教授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DD全基因組關聯Meta分析搜尋系統性紅斑狼瘡易感基因。這是亞洲地區第一項系統性紅斑狼瘡全基因組關聯meta分析的研究成果,為紅斑狼瘡的預警、臨床診斷、發病機制研究及新藥研發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復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于女性,特別是育齡期婦女,可累及全身各個系統和臟器,最終誘發腎衰竭、狼瘡性腦病和嚴重繼發感染,甚至可危及生命導致患者死亡,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多認為與遺傳、免疫異常及環境等因素有關。據估計,目前我國紅斑狼瘡患者 約100多萬。

      合作雙方曾在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漢族人群中分別開展系統性紅斑狼瘡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基于前期研究基礎,為進一步發現疾病的易感基因,深入揭示疾病的遺傳學發病機制,此次雙方合作研究利用兩個團隊各自擁有的紅斑狼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數據進行Meta分析,并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泰國曼谷4個亞洲漢族人群中進行大樣本驗證,發現了5個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相關的易感基因CDKN1B、TET3、CD80、DRAM1和ARID5B,揭示了細胞周期調節、吞噬及DNA甲基化等機制在紅斑狼瘡發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該研究不僅發現了紅斑狼瘡發病機制中的遺傳危險因素在不同人種間具有遺傳異質性,而且揭示了疾病新的發病通路,為揭示疾病病因和發病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據悉,2007年以來,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遺傳學研究團隊利用建立的國際先進水平疾病基因組學研究平臺和獨特的疾病基因組學研究技術和方法,先后在《自然 ?遺傳》和《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陸續發表了銀屑病、紅斑狼瘡、白癜風、異位性皮炎和麻風易感基因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系列研究成果以及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分析發現汗孔角化癥致病基因,并先后獲得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2012年度中國高等學校科技十大進展。

    相關文章

    研究新發現|TaSPL17基因竟能控制小麥籽粒數目和大小

    小麥是重要的糧食作物。穗部性狀是決定小麥產量的關鍵因素,增加籽粒同化物的分配對提高小麥產量具有重要的影響。籽粒和其他穗部結構(穗糠)之間遺傳關系是決定籽粒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然而,同化物在小麥籽粒和......

    全基因組分析方法創新,人類百萬年前的群體秘密被發現!

    9月1日,《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海鵬研究組與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組合作撰寫的題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

    全基因組分析方法創新,人類百萬年前的群體秘密被發現!

    9月1日,《科學》(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海鵬研究組與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組合作撰寫的題為Genomicinferenceofasevereh......

    多個新乳腺癌易感基因確定

    英國劍橋大學和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的科學家開展了一項大規模國際合作,確定了至少4個與乳腺癌相關的新基因,這些基因最終可能被納入檢測,以確定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并為開發新療法提供參考。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

    研究新進展解開水稻生殖隔離之謎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歷時13年系統鑒定了引起秈稻和粳稻雜種花粉不育的遺傳調控位點,并對其中的一個主效位點進行了基因克隆和分子機制的深入解析,解開了水稻生殖隔離之謎,同時揭示了目標......

    研究確定IgA腎病30個獨立顯著的風險位點

    IgA腎病(IgAN)是一種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由IgA免疫球蛋白在腎小球異常沉積而得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揭示IgAN的致病信號通路和潛在藥物靶點。該研究成果于近日發......

    我國3項研究成果同日登上《自然》雜志

    北京時間6月14日,武漢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的《液態金屬用于高熵合金納米顆粒的合成》,武漢大學教授何光存為通訊作者的《三蛋白互作自我調節寄主植物抗蟲性》,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李國田團隊博士研究生沙干、孫鵬為......

    節瓜全雌性狀遺傳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瓜類研究團隊在節瓜全雌性狀遺傳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FrontiersinPlantScience。王敏和楊松光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江彪和彭慶務為......

    全球首例異基因造血干細胞治療LPI患兒康復

    2017年,6歲的童童(化名)開始出現煩躁、間斷譫妄、無熱驚厥。查體結果顯示,其免疫指標顯著異常,腎穿檢查為狼瘡腎炎,同時伴有呼吸、血液、泌尿系統受累的癥狀。綜合上述表現,童童被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

    產前遺傳學檢測技術進展

    《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90萬例,出生缺陷是導致早期流產、死胎、圍產兒死亡、嬰幼兒死亡和先天殘疾的主要原因,不但嚴重危害兒童生存......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