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檢查
1.白細胞總數及嗜中性粒細胞常增高,因失血或腎功能不全可有不同程度貧血,血沉多增快,尿檢常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腎臟損害較重時出現血清肌酐增高,肌酐清除率下降。
2.免疫學檢查丙種球蛋白增高,總補體及C3補體水平下降常反映病情處于活動期,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呈陽性或低滴度陽性,ANCA偶可陽性,約有30%病例可測得HBsAg陽性。
3.病理活檢對診斷有重要意義。但本病病變呈節段性分布,選擇適當器官,部位進行活檢至關重要,可見中小動脈壞死性血管炎。
如活檢有困難或結果陰性時,可進行血管造影。常發現腎、肝、腸系膜及其他內臟的中小動脈有瘤樣擴張或節段性狹窄,對診斷本病有理要價值。
鑒別診斷
需鑒別診斷的變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臨床上多有哮喘,累及上下呼吸道。主要侵犯小動脈,細小動脈和靜脈,可見壞死性肉芽腫,各種細胞浸潤,尤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等特點。過敏性血管炎患者,常有藥物過敏史,疫苗接種史,主要累及皮膚,可合并心肌炎、間質性腎炎,主要侵犯細小動靜脈。病理可見白細胞裂解或淋巴細胞浸潤,偶爾亦有肉芽腫形成。結節性多動脈炎伴發熱,體重減輕時應與感染性疾病鑒別。有心臟雜音時需與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鑒別。許多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為等可合并多動脈炎、需注意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