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吡哆醛(維生素B6)經由Schiff堿及其互變異構式(3.106)能進行催化反應(Metzler等,1954)。依賴吡哆醛的一些酶能催化多種氨基酸反應,如脫羧反應、消除反應、轉氨反應等。盡管研究了這些反應機理方面的問題,然而對有機化學的影響相當有限。例如Llor和Cortijo(1977)指出,(3.105)與(3.106)之間的互變異構可以用來測定溶劑的極性,這兩個互變異構式最大吸收不同(分別是415,335nm),它們的相對強度隨溶劑極性的大小而改變。他們證明平衡的△G與Kosower的z值有線性關系。這個模型成為測定吡哆醛一輔佐酶活性部位極性的特別有用的辦法。
另一個重要的吡哆醛傳遞的反應是脫羧作用,如前所述,這一反應高度地依賴于反應介質。因此,為了模擬脫羧酶的催化作用,必須考慮到羧基的溶劑化。曾報道H比哆醛傳遞的氨基酸的脫羧反應需要在相當激烈的條件(100oC ,4h)下才能發生(Kalyankar和Snell,1962),但尚無環境條件下模型反應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