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與嘉興市政府簽訂了共建“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嘉興農作物高新技術育種中心”(“育種中心”)協議,并舉行了揭牌儀式,標志著“育種中心”正式誕生,這既是雙方新時期新合作的開始,也是對雙方過去合作成果的肯定,成為雙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遺傳發育所在農作物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成果和人才優勢,而嘉興農科院是一支有著豐富育種經驗的成熟的育種隊伍。自“育種中心”成立以來,雙方本著“真誠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深化雙方合作,共建合作平臺,促進成果轉化。
在“育種中心”建設方面,嘉興市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投資3000多萬元新建了7200平米的科研創新基地;投資261萬元建設了250畝高標準試驗田并投入使用。此外,嘉興市政府還投資385萬元,在海南省陵水縣建成工作、生活設施齊全的南繁育種基地,2013年還將投資200多萬元對海南基地進行擴建,以滿足“育種中心”對南繁工作不斷增長的需求。
在人才交流、項目開展、品種選育等方面,“育種中心”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已有李家洋院士、儲成才研究員、朱楨研究員、李傳友研究員、翟文學研究員、胡贊民研究員、傅向東研究員等多個課題組在“育種中心”開展合作研究,涉及水稻、油菜等多個作物的分子改良育種研究,如在利用qSTV11基因進行分子標記輔助選育、利用IPA1基因對水稻進行株型改良、抗蟲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優良粳稻光溫敏核不育系的選育與利用、榨菜胞質甘藍型油菜育性相關基因分子標記等研究課題均獲得突破性進展。特別是“育種中心”姚海根研究員和儲成才研究員通過分子標記培育的優質晚粳稻新品種“秀水114”和“秀水134”已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秀水114”2009年通過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品種審定,產量比對照增長12.57%,高抗條紋葉枯病和矮縮病,2009-2012年該品種推廣面積已達250多萬畝;“秀水134”2010年和2011年分別通過浙江省和上海市品種審定,推廣面積達350多萬畝,其高產示范田畝產達680多公斤。由于“秀水114”和“秀水134”具有抗逆性強、優質高產等特點,大面積畝產660公斤,高產田達700公斤以上,于2010年,雙雙進入農業部水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與水稻翻耕直播示范片。2012年,“秀水134”單一品種種植面積占嘉興市晚稻面積的67%,單一品種覆蓋率創歷史新高。截至2012年,“秀水114”和“秀水134”累計推廣面積已超過600萬畝,以平均每畝增產25公斤計,已增產糧食1.5億公斤,新增社會經濟效益2.3億元。
在今后的發展中,“育種中心”要全面總結過往建設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以滿足現代農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要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和合作內容,完善發展規劃,理清發展思路,抓好工作重點,在建設基礎設施,改善科研、辦公和生活條件,引進與培養人才,爭取國家、科學院、省市等科研立項,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集中力量,真抓實干;在科研水平提高、高質量成果產出、品種推廣及產業化、人員科研素質提升等方面顯著增強,在未來幾年,通過全員共同努力將“育種中心”發展成省級乃至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創新載體,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秀水134
秀水114
種子被譽為“農業芯片”,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也是“藏糧于技”的關鍵。今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傳統的育種多建立在遺傳學方法上,代謝組學研究在......
“一心為麥為育種,一生為教為育人。”6月17日,石河子大學農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國家教學名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石河子農學院原副院長,石河子大學農學院退休教授、......
5月底,河南新鄉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里,小麥即將成熟,麥浪翻滾,一片金黃,這片地里種植的小麥品種中,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立會團隊創制的90個“小麥—冰草”遠緣雜交創新......
5月底,河南新鄉的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里,小麥即將成熟,麥浪翻滾,一片金黃,這片地里種植的小麥品種中,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立會團隊創制的90個“小麥—冰草”遠緣雜交創新......
中新社陜西楊凌5月10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10日從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育種團隊已培養出含油量為66%的油菜種質資源,這是目前已知的中國乃至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種質。據了解,陜西省雜交......
記者7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了解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抗逆牧草育種與利用創新團隊日前順利取回中天系列苜蓿和燕麥等5份種質材料。這些材料已在中國空間站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裝置上經歷了11個月艙......
12月7日,2023世界5G大會平行論壇之一的5G與智慧農業育種論壇在河南鄭州成功召開。論壇以“5G加持生物育種”為主題,邀請了國內外專家院士、解決方案提供商、應用企業圍繞5G等技術在智慧農業育種中的......
在安徽廬江白湖農場,13000畝“寧香粳9號”稻桿挺立、穗大粒飽、豐收在望。在近日召開的優質食味粳稻寧香粳9號現場觀摩培訓會上,參會專家實地參觀了廬江縣郭河鎮王仕照家庭農場種植的800畝連片寧香粳9號......
近日,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有效破解了花生黃曲霉抗性機理,并發掘出了關鍵候選基因,為抗性育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相關學術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前沿研究雜志》(JournalofAdva......
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這是中國創造的一個世界奇跡。奇跡的背后,是無數為此耕耘奉獻的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創辦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其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今,年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