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
甘油糖脂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腫瘤、抗炎、抗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生物活性,存在于動物的神經組織、植物和微生物中 。
(1)抗氧化活性
實驗發現甘油糖脂M874B還能夠保護由于加熱和外部的H2O2所引起的細胞死亡,能夠消除由H2O2釋放的羥基自由基,這說明MGDG(如M874B)是一種新型的氧自由基清除劑,能夠清除某些活性氧分子。M874B之所以具有清除羥自由基和過氧化氫自由基的活性,跟它含有的半乳糖基結構有關,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半乳糖基,即使酰基不同,都會失去活性。
(2)對酶的抑制作用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發現從不同生物中分離的硫代異鼠李糖甘油二酯(SQDG)能強烈抑制哺乳動物DNA聚合酶α,DNA聚合酶β和末端脫氧核苷轉移酶(TdT)的活性,中度抑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反轉錄酶HIV-RT活性,并且這些抑制效應是劑量依賴的;抑制效應還與脂肪酸鏈長和SQDG上的磺酸基團有關。然而硫脂并不抑制原核生物明DNA聚合酶 。
(3)抗病毒
Reshef等從五種藍藻中分離到的26種糖脂化合物,11種為SQDG 6種為DGDG,9種為MGDG。這些化合物能不同程度的抑制HIV-l逆轉酶活性,其中四種能有效抑制HIV-1和HIV-2逆轉錄酶活性的糖脂均為SQDG,終濃度為10μmol/L時,幾乎100%抑制逆轉錄酶的DNA聚合酶活性,但對RNA酶(RnaSeH)抑制活性很低或沒有。隨后,Loya等對在上述四種能有效抑制HIV逆轉錄酶活性的硫化糖脂的構效關系作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如果糖環上的2,3位羥基被軟脂酰殘基代替,則化合物抑制逆轉錄酶活性的能力大幅下降,可能因為分子中酰基通過空間位阻防礙了抑制作用。磺酸基團和脂肪酸側鏈對其抗病毒能力起決定性作用,去掉磺酸基團時,將減弱四種被測天然硫化糖脂的抑制效果,而側鏈脂肪酸的水解將失出大部分抑制HIV RT活性,推測親脂基團與酶的疏水核心反應,而帶負電荷的磺酸部分與酶帶正電荷的側鏈相互作用 。
(4)抗菌作用
從菊科植物的根莖中分離得到三種甘油糖脂,活性檢測表明它們對枯草芽孢桿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三種菌株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5)溶血活性
從兩種有毒的海洋甲藻中分離到一些甘油糖脂,包括MGDG、DGDG,它們都具有溶血活性。從亞熱帶水域的海洋深處收集到的9種甲藻實驗發現對小鼠具有較高的致死率、魚毒性和溶血性,其中從卡特前溝藻中分離到的溶血性物質為MGDG和DGDG 。
(6)其它
其它生物活性還包括抗炎、抗癌、免疫活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