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全體會議今天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閉幕,來自150個國家的代表團就如何通過可再生能源與技術創新實現未來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舉行研討并制定政策時間表。盤點此次會議成果,可歸納為一個亮點、一張地圖、一條路線。
一個亮點
在首日的大會上,中國代表團宣布,中國政府將正式申請加入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中國期待盡快成為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正式成員國,與其他國家一道致力于在可再生能源發展領域取得新的成就。
對此,機構總干事阿明?阿德南表示,期待中國能夠積極參與全球清潔能源的開發進程。隨著越來越多致力于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國家加入,本屆會議將見證該組織的發展壯大。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俊峰表示,這個機構確實需要中國,因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和成果,同時中國也愿意與相關國際組織一道分享經驗,共同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一張地圖
本屆會議推出首個全球可再生能源分布在線查詢系統(ATLAS),該系統以在線地圖的形式,生動地向訪問者展示各項目參與國所在地區的可再生資源分布情況,并以不同的色塊加以區分。目前,該系統只提供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的詳細分布圖和數據資料。在本屆會議期間,又有9個國家加入該項目,使得項目參與國家達到22個。未來隨著更多國家的加入,該系統將繼續豐富有關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數據,并增加視頻服務,為各大企業和研究機構提供數據,幫助其尋找新的投資機遇或開展科學研究。
一條路線
本屆會議制定了“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路線圖”,該路線圖是為響應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于2012年4月提出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應在今后20年內提高一倍”而制定的。路線圖指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所占份額達到30%是可行的并會產生巨大收益,但如果按現在的實施進度,2030年可再生能源所占份額可能只有21%。為了實現目標,路線圖將呼吁并協調各國政府共同行動起來,組織專家對各國資源分布以及發電、工業、建筑、運輸等行業評估鑒定,找到最符合該國國情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領域,以有針對性地發展。
鏈 接
會議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風力發電快速發展,利用可再生能源淡化海水取得突破,可再生能源產品競爭力提高。
據統計,到2012年底全球風電裝機總容量已接近280GW,預計2016年該數字將達到490GW。目前在世界很多地區風電已成為主要供電來源之一。
隨著全球水資源問題的日益凸顯,海水淡化產業隨之快速發展。2010年至2016年,全球對于海水淡化水需求量將保持年均9%的快速增長。大量可再生能源產品投入市場和從業人員基數的不斷擴大,使得可再生能源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新增風力發電裝機容量41GW、光伏發電裝機容量30GW、水力發電裝機容量25GW、生物發電裝機容量6GW、太陽能集中發電裝機容量0.5GW、地熱發電裝機容量0.1GW。
據澎湃新聞1月2日報道,隨著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后核酸檢測需求的下降,全國多地已相繼取消社會面免費核酸采樣點。“提倡‘非必要不核酸’以來,社會面的核酸檢測量已呈現斷崖式下降現象。”近日,浙江省紹興市衛健委......
據俄羅斯衛星社近日報道,國際能源署最新消息顯示,中國正以超前速度發展可再生能源,因此到2030年達到生產1200吉瓦生態清潔能源的目標將提前實現。據預測,2022年至2027年,中國將占全球可再生能源......
11月29日,一段疑似石家莊某核酸檢測機構內部會議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男子自稱是某核酸檢測機構,對在場人員強調:“千萬別在小區做核酸,他們現在都造假,你明白嗎?方艙醫院介紹一個人進去獎勵3500......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海關總署國家藥監局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度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公安廳......
截至2021年底,我國獲得資質認定的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有51949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共4090.22億元,全年向社會出具檢驗檢測報告共6.84億份,共有從業人員151.03萬人,擁有各類儀器設備90......
......
錳基普魯士藍因其低成本、高容量和高工作電壓等優勢,成為最具潛力的鉀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但在循環過程中,錳基普魯士藍易于溶解至電解液中致使容量衰減,阻礙了其實際應用。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教授魯兵安......
各相關機構及人員:為適應我國檢驗機構認可的發展需要,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組織開展了CNAS-AI03《檢驗機構認可領域分離》修訂工作。現就文件征求意見稿網上公示征求意見。如對該文件有......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學院組織的“科技成果轉化與賦能產業系列公開課”在線上舉行。中國科學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副院長黃敘新做了題為“新型研發機構培育與成果轉化”的報告。黃敘新在報告中表示,在......
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機械互鎖生物結構,一個由稱為肽的微小氨基酸鏈組成的雙環鏈。該研究結果發表于《自然·化學》(NatureChemistry)上。該團隊詳細描述了實驗室中制造的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