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結果:
(1)、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側枝循環形成。
(2)、膈下積液或膿腫。
(3)、肝內液性病變,如肝囊腫、多囊肝、肝包蟲病及肝膿腫形成期。
(4)、脂肪肝。
(5)、肝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
(6)、肝內明顯的血管異常,如淤血肝、門靜脈異常病變、動脈瘤。
(7)、肝先天性異常。
(8)、血吸蟲性肝病。
(9)、肝外傷出血。
(1)、肝臟的測量
①肝右葉最大斜徑:需顯示觀察膈頂部,以肝右靜脈注入下腔靜脈的肋下肝緣斜切面聲像圖為標準,測量得到的肝臟前后緣之間的最大垂直距離,正常值不超過12-14cm。
②肝右葉前后徑:在肋間切面聲像圖上測量得到的肝臟前后緣間的垂直距離,正常測量8-10cm。
③肝右葉橫徑:自肝最右外側緣至下腔靜脈右側壁間的距離,正常測值不超過10cm。
④左半肝厚度和長度:以通過腹主動脈的矢狀縱切聲像圖作為測量左半肝厚度和長度的標準切面,盡可能顯示膈肌,正常測值為左半肝厚度(包括尾狀葉)不超過6cm,長度不超過9cm。
⑤肝右葉鎖骨中線肋緣下厚度和長度:正常人肝臟在平穩呼吸時,超聲在肋緣下常探測不到;當深呼吸時長度可達肋緣下0.5-1.5cm;對肺活量大者,肝上下移動度亦大,深呼吸時,長度明顯增加,與平穩呼吸的比較甚至可有5-6cm之差。
(2)、觀察肝臟的大小、形態、邊緣、包膜光整及連續性,及右葉膈頂部、左外葉邊角部位。
(3)、肝實質內回聲的均勻程度,有無彌漫性或局灶性增強、衰減、透聲性增加或減低。
(4)、肝實質內異常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態、數量、回聲性質、有無包膜、內部液化、聲暈、側空失落效應及后方增強或衰減。
(5)、肝血管、膽管的分布、走向、紋理的清晰度;有無局限性或整體的增粗、擴張、扭曲、狹窄、移位、閉塞;病灶內、外的血流分布情況;血管內有無栓子形成。
(6)、體位移動、深呼吸時觀察肝臟的活動度,包膜與周圍組織有無粘連。
(7)、肝門部及腹腔內有無腫大淋巴結;有無腹水。
需要檢查人群:肝臟的健康體檢或是肝病的臨床輔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