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小球性蛋白尿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蛋白尿。由于腎小球濾過膜因炎癥、免疫、代謝等因素損傷后濾過膜孔徑增大、斷裂和(或)靜電屏障作用減弱,血漿蛋白質特別是清蛋白濾出,超出近端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若腎小球損害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對分子質量蛋白濾出也可增加。根據濾過膜損傷程度及尿蛋白的組分,尿蛋白分為2類:
(1)選擇性蛋白尿:以4~9萬相對分子質量中等的清蛋白為主,可伴相對分子質量近似的蛋白如抗凝血酶、轉鐵蛋白、糖蛋白等和少量小相對分子質量β2-M、Fc片段等。無相對分子質量大的蛋白(IgG、IgA、IgM、C3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小于0.1,尿蛋白定性3+~4+,定量超過3.5g/24h,常見于腎病綜合征。
(2)非選擇性蛋白尿:反映腎小球毛細管壁有嚴重斷裂和損傷。尿蛋白以相對分子質量較大和中等的蛋白質同時存在為主,如IgM、IgG和補體C3、清蛋白、糖蛋白(T-H糖蛋白)、分泌型IgA(SIgA)和下尿路分泌的少量黏液蛋白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大于0.5,尿蛋白定性1+~4+,定量0.5~3.0g/24h。非選擇性蛋白尿是一種持續性蛋白尿,有發展為腎衰的危險,常提示預后較差。常見于原發或繼發腎小球疾病。
2.腎小管性蛋白尿
它指腎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損傷或繼發于腎小球疾病時,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現的以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蛋白為主的蛋白尿。尿β2-M、溶菌酶增高,尿液清蛋白正常或輕度增多;尿蛋白定性1+~2+,定量1~2g/24h.常見于腎小管損害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
腎臟病變同時或相繼累及腎小球和腎小管時而產生的蛋白尿。兼具兩種蛋白尿特點,但各組分所占比例因病變損害部位不同而不一致,也可因腎小球或腎小管受損害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4.溢出性蛋白尿
是指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均正常,因血漿中相對分子質量較小或陽性電荷蛋白異常增多,經腎小球濾過,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異常增多的蛋白有游離血紅蛋白、肌紅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等,尿蛋白定性多為1+~2+。常見于多發性骨髓瘤等。
5.組織性蛋白尿
這種指來源于腎小管代謝產生的、組織破壞分解的、炎癥或藥物刺激泌尿系統分泌的蛋白質,進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以T-H糖蛋白為主,生理性約為20mg/d,尿蛋白定性±~1+,定量0.5~1.0g/24h。
眾所周知,蛋白尿是腎臟疾病的主要癥狀之一。在日常工作中,筆者也常常遇到一些體檢者,因為發現尿中有蛋白而惶恐不安,擔心自己患有腎病。更有甚者,不經咨詢就擅自購買藥物服用,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和經濟負擔,甚......
2月12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ZhenLi等在醫學生物類論文預印本平臺medRvix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中,腎損傷的情況比較常見,這可能會導致多器官衰......
臨床上有沒有尿檢正常而血肌酐升高的情況?一般來說,常見的腎臟病最早出現蛋白尿、血尿等尿檢異常,當病情嚴重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腎功能下降,表現為血肌酐升高。但是,臨床上尿檢正常而血肌酐升高的情況也并不少......
二胎政策放開后,一些已經成為孩媽媽的大齡女性準備掛帥出征,其中不乏蛋白尿患者。那么,有蛋白尿的患者能否生二胎呢?如果可以生,懷孕前要做哪些準備呢?有尿蛋白超過3個月就能診斷為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人可......
尿毒癥不是一個病,而是慢性腎臟病的共同結局,不是所有的慢性腎臟病都發展到尿毒癥。如果慢性腎臟病遷延不愈,或者不積極的去控制,可能一小部分慢性腎臟病患者最終發展為尿毒癥。一般來說,控制原發病,控制血壓,......
當病人出現蛋白尿時,醫生可能會認為病人腎臟有問題,但是一項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雜志《神經病學》上的最新研究表明蛋白尿可能還與認知障礙甚至癡呆有關。為了研究蛋白尿與認知障礙及癡呆的關系,研究人員對......
慢性腎病被醫學界稱為“沉默的殺手型疾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腎病發病率在10%-15%,其遷延不治將導致終端腎衰竭,危害極大。糖尿病、肥胖、高血壓、腎小球腎炎等已成為腎病發病的主要誘因,而這其中以糖尿......
近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師李曉寧等發現了蛋白激酶C-delta促進蛋白尿相關的腎小管細胞凋亡機理,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腎臟病學會雜志》(JASN)上。JASN還專門為這篇文章配發了近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