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局部治療
(1)藥物涂布早期局部無波動時,可用50%硫酸鎂做局部濕熱敷,或用金黃散外敷
(2)物理治療早期應用紫外線、紅外線可促進膿腫局限,消炎;膿液排出后可選擇透熱法,如超短波、微波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肉芽組織生長,加快創口愈合。
(3)切開引流一旦膿腫形成,應切開引流。對于口底及頜下的蜂窩織炎,經短期積極抗感染治療無效時,應及早切開減壓,以防喉頭水腫壓迫氣管造成窒息。手指部的蜂窩織炎,亦應早期切開減壓,防止指骨壞死。對于捻發性蜂窩織炎,應作廣泛切開引流,切除壞死組織,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傷口。若有大量皮下組織壞死時,待壞死組織脫落后可植皮以促愈合。
2.全身治療
(1)抗休克治療對感染性休克患者應給予積極的補液擴容,改善微循環狀態及相應的對癥治療,密切注意患者的尿量、血壓、心率及末梢循環情況。對低血壓者選用多巴胺靜脈滴注效果好。
(2)全身支持療法保證患者充分休息。感染嚴重者應適當加強營養,補充熱量及蛋白質,適量輸入新鮮血或血漿。人血丙種球蛋白可增強患者抗感染能力。
(3)應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療蜂窩織炎的最重要措施之一。使用原則是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有針對性、敏感的藥物。藥敏結果出來前,可根據膿液涂片檢查選擇相對有針對性的廣譜抗生素。對金黃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首選青霉素和磺胺甲惡唑。嚴重者選用頭孢菌素類藥物;對革蘭陰性菌采用阿米卡星,因其耐藥菌株少,臨床效果也好;對厭氧菌感染者,甲硝唑列為治療厭氧菌感染的首選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