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6-10 15:19 原文鏈接: 科普浪潮席卷鵬城

    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協舉辦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向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全國各地同期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有的省省委書記、省長帶隊看望慰問科技工作者,把黨的關懷送到科技工作者心坎上;有的省表彰獎勵科技人才,引領科技人才勇于創新爭先;有的省帶動科技工作者下廠礦進鄉村,以為民服務慶祝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節日……

    中國科協網開設“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專題,記錄蓬勃開展的科技工作者日活動,營造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濃厚氛圍,以進一步堅定科技工作者理想信念,砥礪報國之志,增強創新之能。

     

    5月30日,2022年深圳“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深圳會堂舉行,10名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這是深圳首次舉辦“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

    據了解,本次發布儀式以“科技自強 深圳爭先”為主題,從不同維度展現深圳科技工作者在全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的宏偉征程中,開拓創新、砥礪奮進的典型事跡。

    image.png

    千架無人機表演秀

    千架無人機,致敬科技工作者

    5月21日至30日,以“走進科技?你我同行”為主題的“全國科技活動周”聯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全國各地舉辦,深圳同步舉辦各類科普活動100余場次,活動內容覆蓋生物多樣性保護、碳達峰碳中和、航天科技、科技冬奧、青少年科普等重點領域,讓科技走進公眾,惠及民生。

    彰顯鵬城航天力量的“深圳星”,有象征深圳物聯網向智能感知邁進的“物聯網”,還有“高端通用芯片、集成電路(5G)”……5月29日,在深圳人才公園,1000架無人機上演了一場星空燈光秀,在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為廣大科技工作者送上節日祝福,感謝他們為深圳的繁榮與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

    此次無人機表演以“創新爭光,自立自強”為主題,通過融入具有深圳特色的科技元素,從不同維度和領域展現深圳助力全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的重要成就。

    據了解,本次無人機表演活動是202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深圳(南山)主會場的收官之作。此前主會場活動已開展了院士講堂、科技成果展等重要科普活動,讓公眾通過學習、互動、體驗、實踐等方式參與其中,直觀了解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image.png

    冬奧火炬深圳“首秀”

    “上天入海”國之重器首秀

    仿生機器魚、載人航天工程、北斗衛星工程、探月工程模型、冬奧會火炬……在2022全國科技活動周深圳(南山)主會場,開設了“大國重器”國家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展、南山區科技成果展示區、前沿科技產品交流互動區等多個活動板塊。

    如前沿科技產品交流互動區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碳達峰碳中和、航天科技、科技冬奧、青少年科技等重點領域,展示了一批來自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的展品。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上天入海”的國之重器首次在深圳展出。一是入駐中國科技館的仿生機器魚,搭載傳感器、激光雷達等高科技產品,入水即可激活。它靈活游動可媲美真魚,體積小巧,通過手機藍牙連接進行編程操作,便可一手掌握水下世界。二是獻禮“超級航天年”的航天三大工程:載人航天工程、北斗衛星工程、探月工程模型,展示了我國重大航天科技成果。三是冬奧會火炬“飛揚”,為了契合“綠色辦奧”理念,首次使用氫能這種清潔能源點燃冬奧火炬,材料則開創性地采用了“碳纖維”,不僅耐火耐高溫,還能抗 10 級大風和暴雨。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山區科技成果展示區集中展示了南山區在近三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相關科技成果,充分展現出南山區開展“黨建+科創”以來取得的顯著成績,以及南山科技創新成果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有力推動了科技惠及民生、創新成果共享。

    image.png

    青少年觀看科普影片公益展映

    “科學+”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備受關注

    深圳作為科技創新高地,不僅聚焦前沿科學技術的“加速度”,更在人才培養方面不斷探索與創新。

    5月21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辦公眾科學日活動,并作為2022全國科技活動周(深圳)啟動儀式主會場,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辦了“科學+”創新教育成果展、專家講座、走進實驗室等科普活動,直播活動吸引超30萬人次觀看。

    “創新和教育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創新教育應該多元化與個性化,聚焦培養學生對信息和知識的判斷力和全面的生活技能。”在專家講座環節,SIAT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中心首席特聘專家劉根平在現場說道。此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孔燕以中國科大少年班為例,分享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中國科大模式。

    創新人才培養離不開科學實踐。多功能校服、智能編程小車、智能聲光分類垃圾桶……“科學+”創新教育成果展上,來自大灣區多個中小學校的學生團隊展示眾多創新科學作品并參加評選。來自華南實驗學校的學生團隊獲得一等獎,并獲頒“科學之星”稱號。

    深圳在全國科技活動周中,不斷加強推進青少年科學實踐。如深圳市科普喜樂匯系列活動在深圳中心書城舉辦,旨在通過開展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培育青少年尊崇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和投身于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遠大志向,激發青少年熱衷科學探索的興趣。

    據了解,活動設置了繽紛科學秀、科技科普嘉年華互動體驗、科普影片公益展映、流動科技館進社區(學校)等板塊,并通過一系列深入社區、學校的科技活動,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如“VR360飛行體驗”“3D打印巧克力”等互動體驗類活動深受青少年的喜愛。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