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腎癌起病隱匿,表現多樣。近年來,超過50%的患者通過健康查體發現,僅不足10%的患者存在腎癌“三聯征”(血尿、腰痛、腹部腫塊)。部分患者表現為:高血壓、體重減輕、惡液質、神經肌病、淀粉樣變性、血沉增快、貧血、肝功能異常、高鈣血癥、紅細胞增多癥等副瘤綜合征。還有少數患者因腫瘤轉移所致骨痛、咳嗽等癥狀就診。
檢查
體格檢查在腎癌診斷中的作用有限,但能夠為B超、CT等影像學提供線索,如發現腹部腫塊、頸部淋巴結腫大、精索曲張及雙下肢水腫(提示靜脈受累)等。
實驗室檢查用來評估患者的一般狀況,主要包括:全血細胞計數、血沉、肝腎功能、血鈣、堿性磷酸酶和乳酸脫氫酶、血凝、尿常規等。目前,腎癌尚無特異性的生物標記物。
影像學檢查的作用在于發現腎癌、確定疾病分期,常用的有:超聲、CT、MR等。超聲主要用于患者篩查。對于腎癌而言,初診時必須進行全腹平掃或強化CT,胸部X線片(正、側位)或CT檢查。MR常用于明確下腔靜脈是否受累,也用于強化CT造影劑過敏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大多數骨轉移和腦轉移患者有相應臨床癥狀。因此,骨掃描主要限于骨痛或堿性磷酸酶增高的患者,頭顱CT或MR用于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的患者。另外,部分患者需放射性核素腎圖評估腎功能。PET-CT在腎癌中的意義尚不明確,目前不常規推薦。
當前,影像學診斷腎癌的準確性已達90%。因此,穿刺活檢在腎癌術前已非必需。目前,穿刺活檢主要限于影像學難以定性、擬行“主動監查”的小腫瘤患者、消融治療前、或晚期患者進行全身治療前。對于腎中央腫物、或腎實質彌漫受累的患者也需穿刺活檢,以排除尿路上皮癌和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