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體征
梅毒相關性腎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水腫,一般腎功能和血壓多為正常。一般而言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以及蛋白尿在6個月內消失,部分患者可持續1年左右。梅毒相關的腎病綜合征往往可自行緩解。梅毒性腎病往往可以在抗梅毒治療后完全消失。由先天性梅毒引起的梅毒性相關腎病,也有報道。其臨床表現為水腫、血尿、嚴重的蛋白尿以及輕度腎功能不全。在普通和電子顯微鏡下,可見腎小球膜增殖、局灶性毛細血管外增生性腎小球腎炎以及膜上皮間有廣泛免疫復合物沉積。診斷越早預后越好。
疾病病因
本病的病原體是梅毒螺旋體,屬小螺旋體科密螺旋體屬。梅毒的病原體因其體液透明,表面光滑,折光力較強而不易染色,故又命名為蒼白螺旋體。蒼白螺旋體是一種細長的螺旋狀微生物。用油鏡觀察,可發現它以下列方式運動,旋轉前進依靠長軸旋轉向前,是侵入人體最主要的方式;擺動身體呈波浪式左右擺動向前,為最常見的運動方式;另一種方式為伸縮旋距移動其身體一伸一縮,改變旋距而向前爬行。螺旋體運動速度很快,常呈上述3種方式的混合運動。
蒼白螺旋體在體內能長期寄生和生長、繁殖,具有強盛的繁殖力和致病力,但離開人體后生活力和抵抗力卻很弱,對干燥、溫度、濕度及化學藥品很敏感。在干燥環境中1~2h即死亡。對高溫敏感,對低溫耐受力較強。在100℃時立即死亡;在60℃時可存活3~5min;在陽光照射下迅速死亡;在0℃時存活1~2天;在-78℃時存活數年。在肥皂水中立即死亡;在0.1%苯酚溶液中15min死亡;在5%甲醛溶液中5min死亡;用1:5000氧化汞溶液可立即將其殺死;0.1%新潔而滅溶液和高錳酸鉀溶液均有很好的殺滅作用。梅毒相關性腎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免疫復合物形成并沉積于腎上皮下,引起腎損害。在患者外周血中也發現有免疫復合物(如補體C1q-結合活性與抗補體物),提示這些外周血中的免疫復合物對梅毒相關性腎病的發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