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長發育期間原因不清的脊柱側凸稱為特發性脊柱側凸。根據發病年齡一般將特發性脊柱側凸分為三種類型:嬰兒型(0~3歲);少兒型(3~10歲);青少年型(10歲后)。按脊柱側凸頂椎所在的解剖位置又分為:
①頸彎:頂椎在C1~C6之間。
②頸胸彎:頂椎在C7~T1之間。
③胸彎:頂椎在T2~T11之間。
④胸腰彎:頂椎在T12~L1之間。
⑤腰彎:頂椎在L2~L4之間。
⑥腰骶彎:頂椎在L5或S1。
二、病因尚未明確。1979年Herman證明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有迷路功能損傷。1984年Yamada也對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進行平衡功能測試,結果有79%顯示有明顯的平衡功能障礙。Wyatt也發現側凸患者有明顯震動不平衡,提出側凸患者的后柱通路中有中樞性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