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功能下降
抵抗感染能力不足,這對泌尿系感染的發病起著重要作用,老年人對應激的反應性下降,營養不良(如維生素或鋅缺乏)的發生率較高,這可能是導致老年人細胞免疫應答下降或延遲的原因,多形核白細胞功能與尿路感染的防御可能有更直接的關系,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這類細胞功能有間歇性異常,有骨髓增殖性和淋巴增殖性疾病病人則有持續性的異常,有人發現老年人的循環IgM水平下降,老年人對多種菌苗所產生的抗體水平一般都低于年輕人,加之正常無菌的泌尿系統,僅含有少量的免疫球蛋白(IgA),巨噬細胞和吞噬細胞,故對細菌入侵的抵抗力甚低,這樣不但泌尿系統容易發生感染,不易治愈,而且往往反復發作,長期遷延,成為誘發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種慢性病
使慢性腎盂腎炎發生率增加,神經系統疾病如卒中和老年性癡呆病人個人衛生不良,又易導致大小便失禁,會陰污染使老年女性的菌尿發生率增加,糖尿病人腎盂腎炎發生率較高的誘因可能是高血糖相關的多形核白細胞功能異常,復發性陰道炎和膀胱功能不全等,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內感染可能與腎臟本身局部防御缺陷有關。
生理性渴感減退
為此飲水減少,同時老年人又常因病濫用止痛藥,非固醇類消炎藥等,易導致慢性腎盂腎炎及慢性間質性腎炎。
發病機制
本病為細菌直接引起的感染性腎臟病變,近年也有認為細菌抗原激起的免疫反應,可能參與慢性腎盂腎炎的發生和發展過程。
1.致病菌
以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最多,其次為副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糞鏈球菌,產堿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偶見厭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蟲感染,在感染早期致病菌常為單一的,但慢性期或繼發于尿路梗阻者,則混合感染較為常見,在社會上及醫院內獲得的泌尿系感染病原體有顯著的不同,臨床上銅綠假單胞菌,葡萄球菌感染多見于以往有尿路器械檢查史或長期留置導尿管的患者,糖尿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時常伴發尿路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多為,多經血行感染,近年來頭孢菌素廣泛應用,大腸桿菌引起的感染有下降趨勢,而銅綠假單胞菌,腸球菌及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卻存在上升趨勢,L型細菌感染也明顯增加,在泌尿系結構和功能異常的基礎上,一些非致病菌和非尿路致病菌也可引起尿路感染,新型隱球菌主要侵犯腎臟和前列腺,在腎盂腎炎的發病機制中,細菌的毒力也有重要作用,從腎盂腎炎患者尿液中分離出的大腸桿菌的毒力比從無癥狀性菌尿癥患者尿液中分離出的大腸桿菌的毒力更強,其表現為:該菌含有多量K抗原;附著于尿路上皮細胞的能力(黏附性)更強;細菌表面具有纖毛,并借此黏附于尿路上皮細胞的相應受體上,可不隨尿液排出體外,而在尿路定居引起感染,為此有人將細菌的黏附性視為其毒性的重要因素。
2.感染途徑
(1)上行感染:為最常見的感染途徑,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尿路黏膜損傷(如尿液高度濃縮,月經期間,性生活后等)時,或入侵細菌的毒力大,黏附于尿路黏膜并上行傳播的能力強時,尿道口及其周圍的細菌即容易侵襲尿路而導致腎盂腎炎,由于女性的尿道遠較男性短而寬,且尿道口離肛門近而常被糞便細菌污染,故更易致病,細菌沿尿路上行首先進入腎盂腎盞引起炎癥,然后經腎盂,乳頭部,腎小管上行到達腎實質。
(2)血行感染:較少見,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某些促發因素下,體內慢性感染病灶(如扁桃體炎,鼻竇炎,齲齒或皮膚感染等)的細菌乘機侵入血液循環到達腎引起腎盂腎炎,血行感染時,細菌首先到達腎皮質,并在該處形成多灶小膿腫,然后沿腎小管向下擴散到腎乳頭和腎盂,腎盂黏膜,但炎癥也可從腎乳頭部有輕微損傷的乳頭集合管(如尿液的結晶損傷等)開始,然后再向上,下擴散。
(3)淋巴管感染:更為少見,認為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與腎周圍的淋巴管有多數交通支,在升結腸與右腎之間也有淋巴管溝通,因而當盆腔器官炎癥,闌尾炎和結腸炎時,細菌可經淋巴管引起腎盂腎炎。
(4)直接由相鄰器官侵犯。
3.易感因素
老年人對許多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使老年人易患尿路感染。
4.解剖因素和泌尿系生理學異常
常與慢性腎盂腎炎相關:
(1)老年人腎小管功能及膀胱功能隨年齡增長而降低,也影響了排尿功能,這些均為老年人泌尿系感染發病率高,反復發作且難以治愈的參與因素,老年人腎小管功能降低,表現出對水,鈉轉運功能下降以及尿濃縮能力的減退,放免法測定尿β2-MG含量增高,在排除其他各種疾病引起后,可敏感地反映出老年人腎小管功能下降,另外,老年人對經腎臟排泄的藥物代謝功能下降,易引起腎小管藥物中毒,化學性損傷,在此基礎上更易招致上尿路感染,老年人泌尿道上皮細胞對細菌的黏附敏感性增加,這可能與雌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
(2)局部的結構改變,如高發的老年腎囊腫,腎結石,特別是遠曲小管和集合管的憩室或囊腫形成,以及老年腎臟及膀胱黏膜均處于相對缺血狀態,骨盆肌肉松弛,習慣性便秘等,可進一步加劇局部黏膜的不良血循環,使尿路黏膜防御機制下降。
(3)老年人尿流出道梗阻和膀胱排空不全是尿路感染常見的重要原因,其原因有尿道狹窄(器械檢查或手術引起),膀胱膨出,尿道脫出,盆肌松弛引起的子宮脫垂,前列腺增生,膀胱憩室,膀胱腫瘤,同時發生神經性膀胱或無力性膀胱的幾率增多,使膀胱內殘余尿增多,進而影響機械性沖洗效應,沖洗效應是膀胱抵御感染最有效的機制,排空不全引起的尿液淤積使細菌繁殖,導致局部感染。
尿路或前列腺結石(常由磷酸鎂銨或磷酸鈣組成)窩藏的細菌常難以根除,感染很容易復發,尿路結石導致尿路梗阻可引起敗血癥及腎實質破壞,成人輸尿管反流常提示有先天性畸形或嚴重的膀胱充盈,反流使感染從下尿路進入上尿路和腎臟,腎髓質特別容易發生感染,因髓質高滲滅活C4,阻止炎癥反應,抑制粒細胞趨化性和吞噬作用,結腸憩室穿孔或結腸癌引起的結腸膀胱瘺也是尿路感染的原因。
導尿在老年人比較常見,用于診斷和治療,使用封閉引流系統留置導尿的病人,第10天時發生菌尿的危險性為50%,隨時間延長,所有病例均發生菌尿。
慢性腎盂腎炎時,腎外形縮小,表面有粗糙的瘢痕形成以致凹凸不平,皮質和髓質變薄,腎盂,腎盞和乳頭部均有瘢痕形成,以及因瘢痕收縮而造成的腎盂,腎盞變形,狹窄,腎實質內有炎性病灶和纖維組織增生,鏡下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萎縮,退化,腎小管周圍也有不同程度纖維增生,隨著炎癥發展,纖維組織增多,腎實質損害加重,最終成為“腎盂腎炎固縮腎”,臨床出現慢性腎功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