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結核藥物的控制下,及時徹底地清除結核病灶,可以大大縮短療程,預防畸形或截癱的發生,大大提高了頸椎結核的治愈率。同時應強調手術適應證,還應系統使用抗結核藥物。對全身狀況較差者應加強營養,盡量糾正貧血和低蛋白血癥等。必要時輸血、人體白蛋白等。寰樞椎結核有脫位發生和出現嚴重畸形的患者術前作牽引治療,使脫位整復,糾正畸形。
寰樞椎結核病灶多位于寰椎前弓和樞椎齒狀突,多數病例經過牽引、休息及抗結核藥物治療后可吸收。若保守治療無效,則應行寰樞椎結核病灶清除術,為了維持頸椎穩定性,大多在半年后行頸1~2或枕頸融合術。寒性膿腫較大,病灶不易清除或有些患者不能長時間耐受手術者,可行單純膿腫切開排膿術。病變嚴重造成椎管狹窄者,可行椎體病灶清除和椎管探查術。
術后應繼續使用抗癆藥物,并根據患者全身情況及病灶穩定程度制定合適的化療方案和用藥時間。為了防止感染,手術后可加抗感染藥物7~10天。加強營養和全身支持治療。每3個月復查肝腎功能、血沉和X線片以了解病灶愈合和病變穩定情況。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加強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