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7-13 11:37 原文鏈接: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在京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582.shtm

    國家航天局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供圖

    7月12日,由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協聯合出品的《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在京發布。紀錄片以嫦娥五號任務從發射到回家全過程的關鍵環節為主線,以“紀錄+科普”的方式再現了嫦娥探月的神奇之旅,用“紀實+動畫”的形式講述了嫦娥探月的科學原理,是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相結合的有益探索,將進一步點燃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夢想,弘揚科學精神,厚植愛國情懷。

    發射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供圖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束為,國家航天局副局長董保同出席發布會并致辭,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和中國科協、國家航天局、航天基金會、工程研制單位的相關領導和專家參加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 潘之望攝

    發布會現場,三位探月工程高級顧問通過視頻發來寄語。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杰院士說,探月工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探月之路。嫦娥一號月球應用系統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說,《神奇的嫦娥五號》是中國首部以探月工程為題材的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科普作品。嫦娥一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兼總指揮葉培建院士說,核心技術只能依靠自己自力更生。他們相信《神奇的嫦娥五號》,一定能在青年人心中種下精神的種子,將我們探索的腳步邁向更遠的深空。

    2020年12月17日,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任務獲取1731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實現了中華民族“九天攬月”的千年夢想,推動人類月球樣品研究進入了“嫦娥時代”。“現在嫦娥五號取回的月壤樣品,已有數十家乃至上百家單位在參與分析,不斷取得新成果。”胡浩當天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這件事的特別之處在于,這是中國人自己拿到的月球樣品,中國人有自主的知識產權,我們把飯碗捧在自己手里,心里是非常踏實的。”

    采樣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供圖

    據介紹,近十余年來,中國探月工程的國產化率不斷提高。嫦娥一號的國產化率超過80%,但進口器件所占經費也占到工程總經費的80%以上;嫦娥五號國產化率已經達到95%以上,引進器件所占經費比例也大大下降,在20%左右。“目前,我國探月工程引進的器件主要是電子器件,這部分器件國產化發展很快,有很好的的替代前景。”胡浩說,盡管嫦娥六號是嫦娥五號的備份,但國產化率已經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胡浩表示,繼嫦娥五號成功取樣之后,嫦娥六號的目標是在月球背面著陸、取樣并返回,這在工程上仍有一定難度。雖然嫦娥四號已經在月球背面著陸成功,打通了月地往返的通道,但在月球背面取樣并返回有新的要求和目標,包括用新的中繼指示來支撐通信、程序設計的創新等,這意味著嫦娥六號將會有新的技術亮點。

    點火上升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供圖

    胡浩向《中國科學報》表示,航天雖然是高價值、高技術、高風險的復雜系統,終歸還是制造業。其發展必須要器件、材料、合適的工藝以及相應的設備設施來支撐,因此它帶來的不只是新的方案或想法,而是各個方面實實在在的發展。同時,航天領域的大國工匠很多,他們分布在電子電裝、結構實現、機械加工等方方面面,從事的都是“見功夫、見能耐”的活,這些產業的發展將有助于推動我國制造業的發展。

    軌返分離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供圖

    《神奇的嫦娥五號》科普紀錄片由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監制,中科海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歷時一年完成制作。計劃于今年7月28日在咪咕視頻、科普中國、科技工作者之家等各大網絡和電視平臺同步播出。數字藏品將在鯤尋數藏平臺出售。

    開傘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供圖

    相關文章

    《跟著科學家去旅行》系列科普紀錄片首期開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523.shtm由中國科學報社和北京開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科普紀實系列紀錄片《跟著科學家去旅......

    AI在創造性思維任務中或超越大部分人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522.shtm......

    鄔大光:時代流行語與篤志博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521.shtm按照開學致辭的“模版”,我應該給新生送幾句祝福,附幾行寄語,再提幾點要求。但是,“送......

    他的雷達故事,北理工校長親自講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520.shtm日前,在北京理工大學徐特立學院成立十周年之際,北京理工大學徐特立學院/未來精工技術學......

    質子位移損傷效應模擬試驗裝置成功通過束流測試驗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519.shtm“質子位移損傷效應模擬試驗裝置(PREF)-60MeV質子加速器”是中國科學院投資建......

    高功率固態功率源及其標準化通過現場測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518.shtm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簡稱“CiADS”)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擔建設的國家......

    甘肅省“科技教育鄉村行活動”線下活動正式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517.shtm近日,由甘肅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甘肅省青少年教育協會聯合甘肅省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

    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制甲酸鹽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516.shtm......

    中國科學家開發“完美藥物”對抗抑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513.shtm■本報記者張雙虎9月14日,《自然-神經科學》發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他讓新材料“從硬到軟”,話語權“從無到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512.shtm■畢玉甘露華張興棟(1938—)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