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驗室檢查:
血清磷脂酶A2(SPLA2)、C反應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2-巨球蛋白多聚胞嘧啶核糖核酸(poly-(c)-specifi RNAase)、血清正鐵血紅蛋白、血漿纖維蛋白原等,這些項目的檢查均有較好的參考價值。但尚未普及使用。
2、B型超聲及CT檢查:
可見小網膜囊積液、胰腺水腫等。因胰腺的損傷病理變化是進行性的,因此,影像檢查亦應做動態觀察。但有時與腹膜后血腫易于混淆。
3、腹腔灌洗或腹腔穿刺:
胰腺損傷的早期,腹腔內液體可能很少,穿刺往往陰性。因此,除掌握好腹腔穿刺時間外,多次穿刺方能達到明確診斷。[3]
4.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
對胰腺損傷診斷的陽性率甚高,特別是確定有無胰腺導管損傷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