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
1.血氨
慢性肝性腦病、pse患者多半有血氨升高。但急性肝性腦病患者血氨可以正常。
2.腦電圖
大腦細胞活動時所發出的電活動,正常人的腦電圖呈α波,每秒8~13次。肝性腦病患者的腦電圖表現為節律變慢。Ⅱ-Ⅲ期患者表現為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時表現為高波幅的δ波,每秒少于4次。腦電圖的改變特異性不強,尿毒癥、呼吸衰竭、低血糖亦可有類似改變。此外,腦電圖對亞臨床肝性腦病和i期肝性腦病的診斷價值較小。
3.誘發電位誘發電位
是大腦皮質或皮質下層接受到由各種感覺器官受刺激的信息后所產生的電位,其有別于腦電圖所記錄的大腦自發性電活動。根據受刺激感覺的不同部位可將誘發電位分為視覺誘發電位(VEP)、腦干聽覺誘發電位(BAEP)和軀體感覺誘發電位(SEP),誘發電位檢查多用于輕微肝性腦病的診斷和研究。尚有一種p300事件相關電位,其與傳統的誘發電位相比,具有不受刺激部位生理特性影響的特點。輕微肝性腦病患者的p300潛伏期延長。
4.心理智能測驗心理智能測驗
適合于肝性腦病的診斷和輕微肝性腦病的篩選。其缺點是受年齡、教育程度的影響。老年人和教育層次比較低者在進行測試時較為遲鈍,影響結果。其他可用于檢測輕微肝性腦病的方法尚有劃線及系列打點試驗。
5.影像學檢查
急性肝性腦病患者進行頭部CT或MRI檢查時可發現腦水腫。慢性肝性腦病患者則可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此外,MRI檢查可發現基底神經節有T1加權信號增強,與錳在該處沉積有關。開展的磁共振波譜分析(MRS)是一種在高磁場強(1.5t以上)磁共振掃描機上測定活體某些部位代謝物含量的方法。用質子(h1)mrs檢測慢性肝病患者大腦枕部灰質和頂部皮質可發現某些有機滲透物質如膽堿、谷氨酰胺、肌酸等的含量發生變化。肝性腦病、輕微肝性腦病甚至一般的肝硬化患者均有某種程度的改變。
6.臨界視覺閃爍頻率檢測
輕度星形細胞腫脹是早期的病理改變,而星形細胞腫脹(alztrimerⅡ型)會改變膠質-神經元的信號傳導,視網膜膠質細胞在時形態學變化與aiztrimierⅡ型星形細胞相似,故視網膜膠質細胞病變可作為時大腦膠質星形細胞病變的標致,通過測定臨界視覺閃煉頻率可定量診斷,初步應用結果認為方法敏感,簡單而可靠,可用于發現及檢測輕微肝性腦病。
4診斷編輯
1.早期診斷試驗(智力檢測試驗)
對于肝性腦病早期臨床表現不典型者,除需認真檢查、密切觀察病情外,尚需行下述幾種方法進行檢查,有助于早期診斷。
(1)數字連接試驗隨意地把25位阿拉伯數字印在紙上,囑病人用筆按自然大小用線連結起來,記錄連接的時間,檢查連接錯誤的頻率。方法簡便,能發現早期患者,其異常甚至可能早于腦電圖改變,并可作為療效判斷的指標。
(2)簽名試驗可讓患者每天簽寫自己名字,如筆跡不整,可發現早期腦病。
(3)搭積木試驗如用火柴搭五角星,或畫簡圖,或做簡單的加法或減法。
臨床診斷
結合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分析。主要根據患者:
(1)有嚴重肝病和(或)廣泛的門-體分流(門靜脈高壓癥或門-體分流術后)的病史、臨床表現及肝功能檢查異常。
(2)出現一系列神經、精神癥狀。
(3)常伴血氨升高和(或)支鏈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例下降或倒置。
(4)腦電圖或視覺誘發電位的異常并排除其他原因。
(5)腦脊液壓力及常規檢查正常,即可做出診斷。
(6)如能找到引起肝性腦病的誘因者更有利于診斷。
3.腦水腫的診斷
腦水腫通常根據顱內壓升高的征象來判斷。但病人處于Ⅳ期肝性腦病(深昏迷)時顱內高壓特點常不明顯,易把此期各種表現都歸因于肝性腦病而忽略腦水腫的存在,以致不少患者生前漏掉了腦水腫的診斷。如果肝性腦病患者昏迷程度加深、血壓升高、脈緩而洪、呼吸深快、球結合膜明顯水腫,用甘露醇等脫水劑治療可迅速見效,腦水腫的診斷即可成立。此外,頭部CT和磁共振成像檢查對診斷腦水腫都有幫助。用顱內壓監護器監測顱內壓是當前應用的重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