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始腎臟替代治療的時機
a)在出現危及生命的水、電解質和酸堿紊亂時應急診開始腎臟替代治療
b)開始腎臟替代治療的時機,不僅要參考BUN和血清肌酐水平,更重要的是患者是否存在可被RRT糾正的異常和臨床狀況
(2)停止腎臟替代治療的時機
a)腎功能恢復可以滿足患者治療的需要,引起急性腎損傷的原發疾病好轉,表現為:尿量增加(不適用于非少尿患者),或血清肌酐水平自行下降;
b)肌酐清除率>12ml/min可以考慮停止腎臟替代,>20ml/min可以停止腎臟替代;
c)要有“撤機程序”:逐漸減少治療劑量和頻次,改變治療方式。
d)建議不要用利尿劑來促進腎功能恢復,或通過利尿減少RRT頻率
(3)腎臟替代治療劑量和方案
a)開始治療前必需有治療劑量的處方,并通過監測各項指標來指導后續的治療處方,電解質、酸堿和液體平衡應當個體化;
b)急性腎損傷時Kt/V 應達到 3.9/周;
c)CVVH置換量至少20~25ml/kg.h,并強調個體化;
d)特殊情況下要增加置換量,如膿毒癥、高分解代謝等;
e)為使患者治療充分,可改變或聯合使用不同的RRT方式。
(4) 緩沖堿:
a)推薦使用碳酸氫鹽置換液和透析液,尤其是危重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肝功能衰竭或高乳酸血癥者;
b)無禁忌證者可以使用枸櫞酸抗凝[7、8],并替代碳酸氫鹽堿基;
c)透析液和置換液要求無菌,達到甚至超過 AAMI標準,以減少膿毒癥的發生。
(5) 血管通路
a)建議急性腎損傷患者采用無套囊、無隧道的透析導管,更甚于有隧道的導管;
b)急性腎損傷患者采用靜脈通路建立血管通路時,首選右側頸內靜脈;次選股靜脈;第三選擇為左頸內靜脈;最后選擇:鎖骨下靜脈;
c)推薦超聲引導下置入透析導管;
d)推薦在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置管后、導管使用之前立即行胸部平片檢查;
e)建議急性腎損傷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時置入無隧道的透析導管后,不要在皮膚局部使用抗生素;
f)建議不要使用抗生素鎖預防導管相關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