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瘧疾的診斷
(1)多數病例在發熱前有時間長短不一的寒戰或畏寒。
(2)體溫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持續數小時,然后很快下降,繼而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每隔2~4小時測量體溫1次,分析體溫曲線,則可發現夜間的體溫往往降至正常或在常溫以下。
(3)發作有定時性,發熱期與無熱期交替出現,且有一定的規律性。
(4)病人在發作間歇期除疲勞、無力和略感不適外,一般感覺良好。
(5)發病多見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間開始發作者較少。
(6)臨床癥狀一次比一次嚴重,經多次發作后,又漸次減輕,有“自愈”的趨勢。
(7)有溶血性貧血的臨床表現,其程度與發作次數相符。
(8)脾大,其程度與病程相關,部分病例同時見肝大。
嬰幼兒、惡性瘧以及新感染病例發作最初一、二次,臨床癥狀常不典型。此外,一些有較高免疫力的病人,血中帶有大量原蟲,臨床癥狀卻不明顯或完全沒有,尤須參照體檢和實驗室檢查方能確定診斷。如實驗室檢查能在周圍血中查到瘧原蟲,本病即可確診。
2、瘧疾腎病的診斷
瘧疾在發作過程中并發腎小球腎炎、急性腎衰竭或腎病綜合征。一般認為屬免疫病理現象,為第Ⅲ型變態反應。瘧疾急性期引起的腎病是一時性的可逆性病變,患者可有溶血性貧血、黃疸、腰酸、尿頻、尿急等。尿檢查可見尿色醬紅或呈醬油色,長期未愈的部分患者,可出現腎病綜合征。瘧疾腎病以惡性瘧和三日瘧患者較常見。結合臨床瘧疾的診斷,以及腎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綜合分析可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