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8-04 22:41 原文鏈接: 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成功發射看點透視

    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 題: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成功發射看點透視

    新華社記者胡喆、宋晨

    8月4日,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遙四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是我國首顆森林碳匯主被動聯合觀測的遙感衛星,能夠實現對森林植被生物量、氣溶膠分布、葉綠素熒光的高精度定量遙感測量。“句芒號”的升空,標志著我國碳匯監測進入遙感時代。

    此次發射也是自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以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800多天內連續成功執行的第100次宇航發射任務,國家航天局負責“句芒號”衛星工程管理、重大事項組織協調、發射許可審批,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八院分別負責衛星系統和運載火箭系統抓總研制。

    嘗試“跨界”:“身懷絕技”的“技能之星”

    句芒,是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發芽生長,與祝融齊名,象征對自然環境的敬畏與責任。國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顯示,“句芒號”衛星在軌運行后,可獲取全球森林碳匯的多要素遙感信息,提高碳匯計量的效率和精度,轉變傳統的人工碳匯計量手段,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落實提供重要的遙感支撐。

    森林碳匯監測需要有高精度的植被數據作為支撐,為達到這一要求,研制團隊嘗試“跨界”,創新性地將天基測繪“激光雷達+光學相機”為代表的主被動聯合觀測手段應用到森林監測中。

    獲取高精度的植被高度和面積信息是森林碳匯監測的關鍵,對應到衛星設計上,即對激光雷達和多光譜相機提出了高要求。為了讓“句芒號”具備高精度森林碳匯監測能力,研制團隊基于現有技術基礎,從性能提升、配置方式、總體設計上做出創新突破,最終滿足了森林碳匯監測的需求。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遙感衛星總體部專家介紹,這種主被動聯合觀測模式,不僅充分發揮了激光雷達和多光譜相機的優勢,同時還能利用激光校準多光譜相機精度。

    “準、全、細、精”:碳匯監測的“專業之星”

    植被高度、植被面積、葉綠素熒光和大氣PM2.5含量是計算森林碳匯能力的核心數據。作為森林碳匯監測的“專業之星”,“句芒號”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達、多角度多光譜相機、超光譜探測儀、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等4種載荷支持獲取以上數據,確保數據“準、全、細、精”。

    植被測高結果“準”。“句芒號”利用多波束激光雷達進行植被測高其實是一個抽樣測量的過程,通過計算激光到樹冠以及地面的時間差得出樹木的高度,而衛星一次測量發射出激光的光束數量、頻次決定著測量精度。為最大程度提升植被測高的數據精度,研制團隊通過數據反演、仿真分析、應用測試,最終使植被測高精度大幅提升。

    獲取植被面積“全”。為準確還原森林茂密程度,研制團隊為衛星設計安裝了5個多光譜相機,實現對地5角度立體觀測。同時,為了避免植被陰、陽面光線影響,研制團隊創新性提出月球定標方法,確保5角度成像光譜響應一致。實現這些能力后,5角度多光譜相機就能幫助“句芒號”繪制一幅“立體”植被分布圖。

    葉綠素熒光探測“細”。葉綠素是植被光合作用的關鍵影響因素,葉綠素熒光高精度制圖便是“句芒號”支撐高精度監測的重要環節。但葉綠素熒光的能量非常小,僅有約0.5%到2%以熒光的形式發射出來,為提升葉綠素光譜探測精細程度,科研人員為“句芒號”設計配置了超光譜探測儀,創新使用了光柵分光原理,能夠探測到人眼所看不到的太陽光細微的明暗變化。

    大氣校正數據“精”。為了去除大氣對監測數據的影響,研制團隊首先為“句芒號”專門配置了偏振成像儀,支持35個角度監測大氣PM2.5含量,獲取大氣橫向PM2.5含量信息。此外,研制團隊還增配了大氣激光雷達,用于獲取大氣縱向PM2.5含量信息。一橫一縱就將數據結果由二維變成了三維立體信息,更加精準。

    操控便捷:能自主規劃任務的“智能之星”

    “句芒號”載荷多、模式多,但其操控十分便捷,是一顆具備自主任務規劃能力的“智能之星”。

    森林碳匯監測是“句芒號”的主要任務,除此之外,還可廣泛應用于環保、測繪、氣象、農業、減災等領域,支撐作物評估、植物病蟲害監測、災害應急成像等工作。因此,“句芒號”任務繁多,工作模式復雜,研制團隊既要考慮讓衛星支持更多應用,還要考慮讓衛星易用、好操控。

    相關文章

    NASA公布“探測器探索者”計劃

    據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項新的宇宙探索計劃——“探測器探索者”計劃。這一新計劃將填補NASA大型旗艦級任務和小型任務之間的空白,其中包括“高級X射線成像”衛星以及“天體物理學探測......

    打通“天路”星間鏈路讓北斗瞰世界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簡稱北斗)是中國自主研制的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我國很難在全球布設地面......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麗江站投入運行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西南麗江衛星數據接收站(以下簡稱“麗江站”)27日正式投入運行。麗江站具備全自動化和高效的衛星數據接收能力,其建成運行填補了我國西南地區無固定......

    捷龍三號“一箭八星”發射成功

    北京時間2024年9月24日10時31分,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儀41星等8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

    創新+闖勁:他們一年做出一顆新星

    “創新X”系列科學試驗衛星的首發星-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一年時間做出來一顆新衛星,不再專星專用,而是兼顧數十種類型迥異的載荷,并成功趕上固體運載火箭發射的節奏,還給前沿基礎研究的實驗室送“機票”,免費......

    我國突破溫室氣體監測技術:首建高精度標準物質

    隨著全球極端氣候日益頻發,環境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環境監測數據的精確性和一致性是評估氣候變化影響和管理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在環境監測的過程中,標準物質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近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準新建......

    長四乙火箭成功發射遙感四十三號02組衛星

    2024年9月3日9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四十三號02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的遙感四十三號02組衛星由中國航天......

    長四乙火箭成功發射遙感四十三號02組衛星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24年9月3日9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四十三號02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的遙感......

    “墨子號”:讓一個“瘋狂設想”變為現實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王敏在浩瀚的星空里有一顆衛星獨一無二它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初步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體系它就是由中國自主研制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從2003年萌發......

    我國成功發射千帆極軌01組衛星

    8月6日14時4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01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30次飛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