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衛生院
183* 5366* 6893劉工
醫院污水是指醫院(綜合醫院、專科病院、傳染病醫院及其它類型醫院、血站、疾控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自然環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其水質隨不同的醫院性質、規模和其所在地區而異。
如果未經處理任其排入溝、河、塘、下水道和其他環境水體,將不可避免地造成水源污染、農作物污染和其他環境污染,造成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危害廣大群眾身體健康,醫療機構也將陷入“前門看病,后門致病”的尷尬境地。
設計依據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101-2014)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 1996)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11/307-2013)
《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CECS07: 2004)
《醫療機構水污染排放標準》(GB1 8466-2005)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
《給排水設計手冊》有關設計標準及規范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衛生院
根據醫院的規模、性質和處理污水排放去向,進行工藝選擇。主要采用的工藝有三種: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簡易生化處理。醫院污水處理一般采取工程設計、建設及驗收的操作與管理辦法,其處理設施需經過一定時間的試運行,處理效果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化學法治理需經一個月的試運行,二級生化法處理需經三個月以上的試運行。因此,小型綜合醫院(主要包括城市衛生服務社區、鄉鎮衛生院)亟需尋求一種資金投入較少、建設周期較短、安全穩妥達標的技術方案(設備)。
1)通常采用物化+生化方法處理,主要工藝有: 絮凝沉淀(物化)+水解酸化(生化)+深度氧化(生化)+消毒---達標排放
絮凝沉淀(物化)+水解酸化(生化)+MBR(生化)+消毒--->達標排放
1. 由于在厭氧階段可大幅度地去除廢水中懸浮物或有機物, 其后續好氧處理工藝的污泥量可得到有效地減少, 從而設備容積也可縮小。有報道, 在實踐中, 厭氧- 好氧工藝的總容積不到單獨好氧工藝的一半;
2. 厭氧工藝的產泥量遠低于好氧工藝(僅為好氧工藝的1/ 10~1/ 6) ,并已高度礦化,易于處理。同時其后續的好氧處理所產生的剩余污泥必要時可回流至厭氧段, 以增加厭氧段的污泥濃度同時減少污泥的處理量;
3. 厭氧工藝可對進水負荷的變化起緩沖作用,從而為好氧處理創造較為穩定的進水條件;
4. 厭氧處理運行費用低, 且其對廢水中有機物的去除亦可節省好氧段的需氧量, 從而節省整體工藝的運行費用;
5. 重要的是當將厭氧控制在水解酸化階段時, 可為好氧工藝提供優良的進水水質(即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條件,提高好氧處理的效能,同時可利用產酸菌種類多、生長快及對環境條件適應性強的特點,以利于運行條件的控制和縮小處理設施的容積。
主要處理單元及特點
(1)集水池。高COD 含鹽廢水種類多,成分復雜,水質、水量變化較大。集水池收集高COD 含鹽廢水,進行水量與水質雙重調節。
(2)脫鹽系統。高COD 含鹽廢水含有大量的無機鹽。廢水中無機鹽含量遠遠超過相關的排放標準,且無機鹽的存在對后續的生化處理系統很不利,故必須對廢水中的無機鹽進行有效的處理。脫鹽系統先在85 ℃對廢水進行粗餾,去除大部分的有機污染物,再蒸發濃縮結晶,去除無機鹽,所得廢鹽(因含有大量的雜質)經煅燒后,回用于生產工序;蒸發后的水相經冷凝后,排入調節池,與其他廢水混合后,進行生化處理。
(3)調節池。調節池收集其他廢水,包括洗釜、沖地面廢水、水噴泵用水、生活用水和經預處理、脫鹽處理后的廢水等。這些廢水混合后在調節池中進行預曝氣,均衡水質。
(4)上流式厭氧污泥床過濾器(UBF)。厭氧反應器的去除效率取決于顆粒污泥的質量。顆粒污泥的質量不僅與厭氧反應器進水的水質有關,也與厭氧反應器的氣、液、固三相混合接觸方式密切相關。本方案采用的UBF 是一種改進型厭氧反應器,不僅占地面積小,具有污泥顆粒化程度高和顆粒污泥密實度高的優點,而且處理效率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運用效果穩定,其COD 去除率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