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癥狀與慢性阿米巴病不易區別,但大便檢查不能發現阿米巴,且經抗阿米巴治療仍不見效時可考慮本病。
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以下簡稱潰結,1875年首先由Willks和Moxon描述,1903年Willks和Boas將其命名為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醫學科學國際組織委員會正式命名為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主要是侵及結腸黏膜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常始自左半結腸,可向結腸近端乃至全結腸,以連續方式逐漸進展。臨床癥狀輕重不一,可有緩解與發作相交替,患者可僅有結腸癥狀,也可伴發全身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