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汪曉軍一直在思考:“高校實驗室里開發的新技術,如何才能被社會知道,并得到社會的承認?”
鄭州大學副校長屈凌波在采訪中表示:“今年我們要再一次組建100個教授團隊,真正實現企業和需求‘出題’,學校和教授‘答題’,最后我們的成果還要讓市場和社會進行‘判題’。”
不久前,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知識產權局決定共同組織開展“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以下簡稱“千校萬企”行動)。“千校萬企”行動將利用5年時間,新增布局30個左右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和100個左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組織推動1000所以上高校支撐服務10000家以上企業高質量發展。
“千校萬企”行動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高校與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
“揭榜掛帥”協同創新
日前,沈陽理工大學與沈陽遠大壓縮機有限公司舉行了沈陽市“揭榜掛帥”項目主體設備交接暨簽約儀式。
據了解,對氫能充裝壓縮機的核心技術難以突破的重大需求現狀,沈陽遠大壓縮機有限公司以“揭榜掛帥”的形式,通過產學研合作,由沈陽理工大學承接了儲備、運輸、增壓、加注中段環節的核心裝備——氫能充裝隔膜壓縮機核心技術及裝備的開發研制工作。
經過400余天的共同努力,沈陽理工大學項目團隊提前開發完成了氫能源充裝系統裝備研制、應用及產業化所制定的研究開發任務。
《中國科學報》獲悉,此次簽約意味著發榜企業(沈陽遠大壓縮機有限公司)的氫能充裝壓縮機能夠提前1年進入氫燃料電池加氫站充裝設備市場,為氫能充裝壓縮機產品布局、新產品開發和新產品定位搶占了先機,為進一步占據國內外高端氫能充裝壓縮機市場創造了條件。
協同攻關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這也是“千校萬企”行動的重點任務之一。“千校萬企”行動提出,著力推動高校與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圍繞企業創新需求,探索建立“揭榜掛帥”機制,通過企業出題、協同答題的技術攻關模式,提升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效率。
一直以來,由于關鍵的催化劑技術被國外壟斷,外方只以高昂的(價格)賣產品,不轉讓技術。這已經嚴重影響了河南某家催化科技公司的發展腳步。
針對企業提出的這一難題,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王向宇帶領團隊自主研制了高性能微球型鈦硅分子篩催化劑,目前已成功應用在河南這家催化科技公司的生產線上。
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使用了新的催化劑技術后,生產線整體性能較原技術提升了20%,有效降低15%的生產成本,新增銷售收入3個多億元,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突破6000萬元。
據了解,王向宇團隊發明的催化劑主要用于生產尼龍材料,最大應用市場是在高檔的錦綸服裝行業,全球市場需求約每年800萬~1000萬噸。如今,這項清潔生產技術已在全國8個省區市得到應用,市場占有率達到30%。
上述案例正是企業和需求“出題”,學校和教授“答題”的典型。
建設校企創新聯合體
今年3月,徐工集團百噸級“XG110非公路寬體自卸車”新產品正式發布,這款新產品也是徐工集團和中國礦業大學協同創新的產物。
中國礦業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劉輝告訴《中國科學報》:“學校一直在探索全鏈條的科技創新合作,并將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基礎科學研究以高校為主體,第二階段的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則以企業為主體。”
他介紹道,在第一階段,校企雙方商定研究領域、管理模式和資金總量,設立協同創新資金,并有針對性的將合作點前移,引導市場化資源在創新階段介入,由高校院所自主安排相應的基礎研究工作;在第二階段,按照雙方商定合作原則,由高校院所廣泛組織論證、遴選、推薦開發項目,經企業論證立項后進入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發展階段。學校目前正在組織若干科研團隊積極參與陜西煤業化工技術研究院的“秦嶺計劃”,正是這第二階段合作模式。
在此基礎上,中國礦業大學的科技創新合作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與大型企業合作成立協同創新中心,成立了由中國礦業大學牽頭、政府和企業共9個單位組成的江蘇省礦山智能采掘裝備協同創新中心,面向大型能源企業的發展需求,大力推進煤礦智能化的發展。
另外,中國礦業大學還與徐工集團共建了中國礦大—徐工礦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院,采用“企業出題,揭榜掛帥”的模式,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有組織的科研。“企業很滿意,首批兩千萬科研經費資助的科研項目進展順利,幫助企業解決了很多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劉輝說。
“千校萬企”行動提出,要推動打造一批創新聯合體。支持高校和龍頭企業、中小企業聯合組建重點實驗室、研究院、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產學研基地等多種形式的創新聯合體,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探索ZL所有權共享、收益權讓渡等合作機制,推動科技成果共享共用。
劉輝表示,中國礦業大學以產業應用為目標的全鏈條科技合作可以分為三個大塊:第一塊是科學研究,主要提出和解決可續問題;第二塊是技術開發,用科學方法解決技術及工程問題;第三塊是產業發展,解決工業化成套技術首套驗證和商業問題,這個過程中,還會出現新的問題,也會產生新的科研合作。
既是高校人,又是企業人
汪曉軍不僅在思考自己的技術如何被社會承認,還付出了實際行動。
他認為:“為降低新技術推廣應用的風險,在大規模應用前,往往都要將實驗室的實驗規模一步步擴大,然后去生產一線做中試。只有中試效果穩定良好,才是能降低大規模工程化應用的風險與門檻。”
“搞應用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更多地要深入中試或工程化應用的現場。”汪曉軍說,“只有了解現場出現的問題,或發現可能存在問題的苗頭,才能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早在20多年前,汪曉軍就開始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用自己掌握的精細化學品技術知識,成為一名“星期六工程師”,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如今,為了將實驗室開發的厭氧氨氧化技術進行推廣,汪曉軍經常奔波在實驗室和生產一線之間。
“千校萬企”行動提出,探索選聘一批專家教授作為中小企業技術導師。實施“校企雙聘”制度,遴選一批專家教授擔任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技術導師,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技術咨詢指導等支持,促進專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和ZL技術在企業實現產業化應用,實現帶去一批技術、推動一批項目、解決一批難題。
福州大學“網紅”教師衷水平有兩個身份——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和福州大學紫金地質與礦業學院院長。
在“企業人”“高校人”雙重身份加持下,衷水平不僅直接推動校企共同科研攻關,還促進了科研成果轉化。“雙聘教授的最大作用在于,我們知道靶心在哪里,不會胡亂突破。”他說。
據了解,衷水平所在的低品位難處理黃金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福州大學雙方開展校企合作的重要紐帶。
劉輝以徐工集團與中國礦業大學的合作為例介紹道:“學校于2021年一次性輸送19名研究方向與企業重點突破方向高度匹配的優秀青年教師赴企業掛職,深入企業一線,解決了大量企業生產實際中的關鍵技術問題,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超億元。”
近日,山東大學研究團隊就高熵氧化物納米顆粒在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中的空間結構調控研究獲得新成果,發表于《先進材料》。近年來,高熵氧化物(HEOs)憑借其多元素組成和獨特的催化性能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些材料......
興產業的投入持續加大 9月21日,《中國海洋新興產業指數報告2023》(簡稱“報告”)在青島舉行的2024海洋腐蝕防護產業大會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新增海洋新興產業相關企業1.......
9月21日,2024國際海洋腐蝕防護產業大會、第十屆海洋材料與腐蝕防護大會暨第四屆鋼筋混凝土耐久性與設施服役安全大會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會議為期兩天,以“創新、延壽、突破、發展”為主題,交流研討國際國......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教授張惠蘭團隊與藥學部制劑中心團隊,經過7年潛心研究,成功研發的創新中藥制劑——芪防肺纖顆粒于近日獲國家發明專利認證,為肺間質纖維化患者帶來了治療新......
近日,我所儲能技術研究部(DNL17)李先鋒研究員和袁治章研究員團隊在鋅鐵液流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通過調節電解液中活性物質的溶劑化結構,揭示了其對Fe(CN)64-/Fe(CN)63-低......
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簡稱Hp)作為一種常見的胃部致病菌,其感染問題日益受到瀾湄流域國家的廣泛關注。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針對幽門......
當今世界,人工智能正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各個領域,勢必在微觀與宏觀兩個層面對人文社會科學產生沖擊。數智時代人文社會學科發展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如何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與科技人文知識體系?數智時代高校學術......
9月20日至25日,第十五屆全球工業微生物學大會暨2024國際代謝工程論壇將在上海舉辦。大會由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主辦,設置十二個工業微生物領域相關議題,并專設國際代謝工程論壇,聚焦工業微生物與......
“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的意義不僅在于角逐冠亞軍,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堅定信心,用科創去引領時代的未來。”在長三角聚勁科創大賽2024賽季總決賽現場,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強調,“科創是我們的未來,而且是......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需要怎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人才?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劉昌勝的觀點頗具哲學內涵:“一是大道明德,襟懷家國,強調洞察時勢、有志有為,并用明德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