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終于撩開面紗,國家能源局于昨日通過網站公布了規劃全文。根據《規劃》,我國“十二五”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雙控制,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長為4.3%,到2015年,總量控制在40億噸標煤。“十二五”我國能源領域總投資預計將達到13.5萬億元。
在這份《規劃》中,“綠色、低碳”堪稱關鍵詞,圍繞此提出了多方面的目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能源開發利用產生的細顆粒物(PM2.5)排放強度下降30%以上。
非化石能源將成新增長極
風機的巨人身影,正成為濱海新區的新風景線。預計到“十二五”末,新區風力發電總裝機規模達到800兆瓦,這將是“十一五”末的6倍左右。新區僅是我國沿海風電場建設熱潮中的一簇浪花,在《規劃》的圖景中,沿海地區將是風電開發商逐鹿的新戰場。《規劃》提出要積極開展海上風電項目示范,促進海上風電規模化發展,并圈定山東、江蘇兩省建設沿海風電基地。
預計到2015年,風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億千瓦,而2010年這一數字僅為3100萬千瓦。但風電年均26.4%的增長率,和太陽能發電相比仍然顯得有些“慢”了。根據《規劃》,“十二五”末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2100萬千瓦,年均增長達到89.5%。除“風”、“光”之外,非石化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其它板塊也將在“十二五”期間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費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由“十一五”末的8.6%,提高到11.4%。
踢開體制機制“絆腳石”
去年年底,在國內多個城市出現的“油荒”,至今仍讓很多“油改氣”車主心有余悸。在卓創資訊天然氣及新能源分析師李X看來,天然氣領域頻發的“加氣難”、“油荒”,突顯出價格形成機制的缺失對天然氣供應的影響。
“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此次也被寫入《規劃》之中。《規劃》提出,深入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在總結廣東、廣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建立上下游價格合理傳導機制。研究推行天然氣季節性差價和可中斷氣價等差別性價格政策。此外,《規劃》還提出要“理順電價機制”和“深化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
在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領域,也將在“十二五”迎來體制機制上改革“破題”。《規劃》提出,完善有利于可再生能源良性發展、分布式能源推廣應用的管理體制,促進形成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無歧視、無障礙并網新機制。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交易制度和新增水電用電權跨省區交易機制。
煉油業要走集約化之路
“能源消費總量與效率”是《規劃》各主要目標中的首要目標。針對能源效率,《規劃》提出,“能源綜合效率提高到38%,火電供電標準煤耗下降到323克/千瓦時,煉油綜合加工能耗下降到63千克標準油/噸。”
預計到“十二五”末,全國一次原油加工能力達到6.2億噸,成品油產量達到3.3億噸。煉油綜合加工能耗下降,對于提高我國能源加工轉化效率和清潔化利用水平至關重要。
“集約化”是《規劃》為煉油加工產業開出的降耗“藥方”。《規劃》提出,按照上下游一體化、煉化儲一體化的原則,依托進口戰略通道建設煉化產業帶,統籌新煉廠建設和既有煉廠升級改造,建設若干個大型化、集約化的煉化基地。環渤海將是我國三大煉油產業集群之一。《規劃》還特別提到將按照上述原則,在天津新建煉油項目。
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了2023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榜單共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關注整個學術生涯迄今的影響力),以及“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聚焦本年度的學術成就)。江門雙碳實驗室......
中國化學會第二屆能源化學青年論壇 會議時間:2023年10月27日-29日會議地點:四川省成都市主辦方:中國化學會能源化學專業學科委員會共同主辦:清華大學承辦方:四川大學會議主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和副研究員劉艷廷團隊圍繞近岸/離岸海上風電制氫的需求,研發出一條以海水為原料制備氫氣聯產淡水的新技術,并依托該技術完成了25千瓦級裝置的測試驗證。近年來,......
央企專業化整合迎新進展,14組項目集中簽約。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迎來新進展,10月19日,在國務院國資委組織召開的“中央企業深化專業化整合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題會”上,14組23家單位分兩批進行......
關于同意國家環境保護燃煤低碳利用與重金屬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通過驗收的通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經組織專家審核和研......
為持續推進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加快能源重大技術裝備創新,切實保障關鍵技術裝備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我局組織了第三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申報及評定工作。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
7月28日凌晨,《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化工領域的研究成果——天津大學低碳能源化工研究團隊經過潛心技術攻關,提出從催化劑結構設計到反應熱量高效利用的新概念,成功打破傳統反應熱力學限制,奠定了......
國新辦27日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同比出現了反彈,PM2.5濃度上升了6.2%,優良天數比率下降了3.2個百分點。生態環境部分......
“通過改造引入高效供能技術,車間成功上線了三維熱交換回收設備,能讓蒸汽在不同溫度‘階梯’上跑起來,實現了重復利用。”近日,國網杭州供電公司能源數據中心專家楊翾為杭州諾邦無紡股份有限公司算了一筆“節能賬......
“雖然中國的綠色金融余額已居全球首位,但目前大量的資金都投入于‘純綠’或接近‘純綠’的行業,例如清潔能源、光伏發電等,火電、鋼鐵、交通運輸等大量高碳行業需要向低碳轉型的經濟活動沒有得到足夠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