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急,慢性感染都是引起這類精神障礙的原因,可見于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熱,傷寒,瘧疾,艾滋病或其他軀體感染的過程中,病原體以細菌,病毒引起的多見。
感染性精神障礙的發病機制尚未闡明,一般認為精神障礙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病原體的性質及毒素的強度,作用速度,時間,數量,以及因感染引起機體代謝的異常,或伴有腦組織暫時的水腫,出血,缺氧等,而體溫升高和機體的消耗衰竭等,均可成為精神障礙的致病因素,此外,同樣的感染在有的病人中可產生精神癥狀,有的則不產生,這種情況與個體差異如年齡,健康狀態,神經系統的類型,反應性,免疫性,應激性特點有關,如兒童患各種感染疾病時,多傾向于產生意識障礙,而在老年前期則易產生抑郁焦慮狀態,這說明以上諸條件因素也影響臨床表現。
巴甫洛夫學派認為,在感染作用下,大腦皮質產生保護性抑制與位相狀態,以致影響皮質和皮質下部的正常協調功能,如果感染較輕,機體的抵抗力強,一般來說這類精神障礙的預后較好,反之,中毒加深則導致中樞神經細胞的破壞,衰竭,產生深度抑制,病人呈現嚴重意識障礙以致昏迷,預后多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