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的分類方法比較多,可以按照正極材料類型劃分,負極材料類型劃分,電解液類型劃分等等,我們常說的三元材料還是磷酸鐵鋰或者錳酸鋰,就是按照正極材料劃分的結果。在鋰電池當前發展階段上,鋰電池性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正極材料的差異上,因此人們習慣于用正極材料的名稱給一個技術路線命名。
今后兩年,高鎳三元將成為量產可能性最高的一種技術路線,而含鎳量的不同,又成了技術路線的名字,622、811,這是鎳鈷錳在三元正極材料中的占比關系。這仍然是一種針對正極材料差異的提法。
歐陽明高院士最近給出的技術路線預測中,高鎳以后,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的希望,很大程度上寄托在全固態電池的身上。固態電池,相對于傳統鋰電池的液態電解液而言的,電解質為導電率很高的純固態物質,這是一種針對電解液形態的命名方式。
與固態電池平行的另外兩種技術路線應該可以叫做液態電解液鋰電池和半固態電解液鋰電池。液態電解液鋰電池,傳統稱呼中三元、磷酸鐵鋰、錳酸鋰都屬于液態電解液鋰電池范圍。半固態電解液,電解質是介于固態和液態之間的狀態,現在常見的材料是聚合物電解質,在常溫下為凝膠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