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沉淀法是基于固相法而誕生的方法,它可以解決傳統固相法混料不均和粒徑分布過寬等問題,通過控制原料濃度、滴加速度、攪拌速度、pH值以及反應溫度可制備核殼結構、球形、納米花等各種形貌且粒徑分布比較均一的三元材料。
原料濃度、滴加速度、攪拌速度、pH值以及反應溫度是制備高振實密度、粒徑分布均一三元材料的關鍵因素,LIANG等通過控制pH=11.2,絡合劑氨水濃度0.6mol/L,攪拌速度800r/min,T=50℃,制備得到振實密度達2.59g/cm3,粒徑均勻分布的622材料,0.1C(2.8~4.3V)循環100圈,容量保持率高達94.7%。
鑒于811三元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可達200mAh/g,2.8~4.3V),424三元材料則可提供優異的結構和熱穩定性的特點。有研究者試圖合成具有核殼結構的(核為811,殼層l為424)三元材料,HOU等采用分布沉淀,先往連續攪拌反應釜(CSTR)中泵入8∶1∶1(鎳鈷錳比例)的原料,待811核形成后在泵入鎳鈷錳比例為1∶1∶1的原料溶液,形成第一層殼層,然后再泵入組成為4∶2∶2的原溶液,最終制備得到核組成為811,具有殼組成為333、424的雙層殼層的循環性能優異的523材料。4C倍率下,這種材料循環300圈容量保持率達90.9%,而采用傳統沉淀法制備的523僅為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