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9-02 11:09 原文鏈接: 人工智能未來的創新方向是什么?

    人工智能未來的創新方向是什么?

    在9月1日舉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科學前沿全體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云鶴在演講時指出,大數據和跨媒體智能、跨媒體知識表達相結合,將是人工智能第四次創新方向。

    潘云鶴是在做《人工智能的走向:知識的登臺與升級》主題演講時說這番話的。他說,回憶60年來人工智能的主流核心技術,已經創新了三次。

    第一階段:最早的人工智能大概在上世紀50、60年代,是規則和邏輯驅動的人工智能。

    第二階段:到了上世紀60、70年代,人工智能進化到了知識和推理驅動的人工智能,知識不但使用邏輯,而且使用比邏輯更加廣泛的人類經驗。

    第三階段:知識工程很快被深度神經網絡替代,原因是那時候的知識表達都是字符型的,那時候的人工智能只能處理符號型的人工智能,只能把人類的符號知識、語言知識進行表達。這就留下了一大塊空白,這塊空白剛好由深度神經網絡進行替代,因此,深度神經網絡在視覺識別、聽覺識別、文字識別、多媒體人工智能方面得到了極大的突破。但是,也產生了很多缺點,這就是現在大家正在講的不可解釋、不可以遷移使用,而且大量需要標識化的數據。

    所以潘云鶴認為,大數據和跨媒體智能、跨媒體知識表達相結合,將是人工智能第四次創新方向,這個方向是數據和知識雙輪驅動的人工智能。而且這其中開路先鋒的,很可能就是視覺知識、文字知識等其他知識的多重知識表達,而且對視覺的對象要進行理解和識別,第一要識別,第二要分析,第三要進行模擬。

    潘云鶴說,跨媒體人工智能、多媒體人工智能的應用,不僅僅將用于圖像識別,而且將用于視覺生成。這次大會討論的中心問題“元宇宙”,實際上不僅要有大量的設備識別,還要有大量的視覺生成。元宇宙的本質,是建立在互聯網上可以體驗的虛擬世界,元宇宙是在人的世界中從兩元空間轉向三元空間,三元空間可以把物理世界和人的社會投射到信息空間中,這就是元宇宙的重要基礎。因此,全世界都紛紛轉向重視元宇宙的發展,像英國、歐盟、美國等地的各大公司都在探索中。

    元宇宙一方面要模擬物理世界,一方面要模擬人類社會,而其中的難點是“數字人”。表面上,“數字人”是有數字化外形的虛擬人,不但要表現人的外觀、人的動作、人的感知認知能力,而且還要表現人的個性化數據。因此,本身是一個人的跨媒體知識表達。大家都已經看到了“數字人”有各種各樣的應用,比如說數字主播、虛擬社交、智慧診療、人體工學。

    “視覺知識多重知識表達、視覺理解和NDD相結合,將生成雙輪驅動的人工智能大潮。估計在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中將成為主流的發展方向。因此,要記住,大數據、大模型固然很重要,但是大知識同樣很重要,要在大知識中提早布局,并且取得快速推進。”潘云鶴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相關文章

    人工智能為英超利物浦隊提供足球戰術建議

    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工智能模型可以預測足球比賽中角球的結果,并幫助教練設計戰術,增加或減少球員射門的概率。3月19日,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的PetarVeli?ko......

    兩個人工智能系統說起“悄悄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675.shtm兩個AI系統實現相互對話,預示著AI系統將像人類一樣進行互動交流。圖片來源:slgu......

    “人工智能+情感”引熱議,AI伴侶能否帶來親密關系

    自2023年以來,人工智能的“觸角”已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工智能+情感”的賽道正悄然崛起。目前,國內外已經出現了多款較為成熟的AI伴侶應用。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與自己“AI男友”“A......

    生成式人工智能首次制造出全新抗體

    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造出全新的抗體。這項近日公布于bioRxiv的原理驗證工作,提高了將人工智能引導的蛋白質設計帶入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治療性抗體市場的可能性。抗體(粉色)與流感病毒蛋白(黃色......

    人工智能倒逼出版界“立規矩”

    2022年11月,OpenAI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ChatGPT。鑒于生成式AI可快速創建文本、圖像等內容,兩個月后,ChatGPT已作為作者,赫然出現在一些學術論文上。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數字......

    應對人工智能技術濫用,合作才是未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198.shtm......

    人工智能將喉部肌肉運動轉為語音,能準確翻譯“我愛你”

    《自然·通訊》14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能在機器學習輔助下,將喉部肌肉運動轉化為語音的柔性貼片。經過進一步開發,該裝置有望幫助部分嗓音障礙患者有效溝通。研究中貼片的工作示意圖。圖片來自:陳俊/《自......

    Science子刊:利用人工智能預測癌癥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性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和ImmunoBiome公司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利用經過細胞間通信網絡訓練的人工智能(AI)預測癌癥對免疫療法的藥物反應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4年2月2日的......

    產業結構調整目錄2024版下發,支持這些醫療設備

    時隔5年,醫械產業結構再調整,大批醫療器械迎重磅利好!3月10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新版目錄已于2023年12月1日第6次委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24年2月1日......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如何迎接新挑戰

    近些年來,人工智能(AI)一直是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今年也不例外。“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被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大模型是當下最大的焦點,也代表著人工智能的未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