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研究組3日發布的監測結果顯示,1月份京津冀共發生5次強霾污染過程。機動車、采暖和餐飲排放對北京強霾污染的“貢獻”超50%。
“就北京而言,機動車為城市PM2.5的最大來源,約為四分之一。其次為燃煤和外來輸送,各占五分之一。油氣揮發和局地烹飪排放近年來有快速上升趨勢,應加緊控制,工業和地面揚塵應進一步改善。”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說。
他說,京津冀區域應重點控制工業和燃煤過程,重點在于燃燒過程的脫硫、脫硝和除塵;同時要高度關注柴油車排放和油品質量。
中科院分布在京津冀區域的15個PM2.5監測站監測顯示,1月份京津冀5次強霾污染分別發生在1月6日至8日、9日至15日、17日至19日、22日至23日、25日至31日。其中第五次污染過程中PM2.5大于300微克/立方米的時間超過50小時。
專家對污染物成分分析后認為,席卷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污染物化學組成,是英國倫敦1952年煙霧事件和上世紀40至50年代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污染物的混合體,并疊加了我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是人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態被破壞的直接后果。
中科院于2012年9月啟動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研究。專項首席科學家賀泓介紹,該專項計劃用5年的時間,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為研究區域,闡明區域灰霾形成的機制,研發致霾關鍵污染物的控制技術,為控制灰霾污染提供科學可行的技術和政策解決方案。
超過15個小時不間斷直播、僅抖音平臺累計觀看人次超過2500萬,當跨年晚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跨年科學演講卻聚集起越來越多的人氣兒。這已經是中國科學院第二次聯合抖音辦跨年演講,在2023跨年科學演講中......
河谷城市的大氣污染不僅受區域尺度氣流影響,而且也受到局域尺度動力學影響。污染物易聚集在山谷底部,并擴散到整個地區,從而加重河谷城市的大氣污染程度。但是,目前仍缺乏針對不同尺度氣流運動對黑碳氣溶膠輻射效......
12月28日,2022(第六屆)京津冀開發區協同創新發展論壇在線上舉行。京津冀開發區協同創新發展論壇創辦于2016年,論壇重點圍繞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深入探討三地如何發揮各自優勢,進行資源互補、產業鏈......
直播時間:2022年12月31日09:00——2023年1月1日00:30直播地址:科學網微博直播間掃碼進入科學網微博直播間觀看直播科學網視頻號將同步直播科學網B站將同步直播科學網抖音將同步直播【直播......
據廣州市南沙區政府28日消息,中科院明珠科學園力學所廣天院一期N-4總裝總測廠房、智能院一期科研基地N-8科研樓主體已正式完工。作為首批完成主體建設的科研建筑,這兩個項目領跑中科院明珠科學園建設,將在......
剛剛,萬千人翹首以盼的2022年中科院分區表終于發布!需要注意的是:(1)自今年(2022年)起,只發布升級版,基礎版徹底告別歷史舞臺;(2)升級版大類學科數從基礎版的13個增加為18個(主要是納入了......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單細胞分析研究組研究員陸瑤團隊,以及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成會明院士等合作,開發......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斌與山東大學研究員劉鋒等合作,開發出了具有高效白光發射的新型雙鈣鈦礦材料,并制備了基于該材料的單組分暖白光發光二極管(LED)。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院士團隊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甲縮醛羰基化制甲氧基乙酸甲酯及水解制乙醇酸甲酯技術”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石化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評價......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院士團隊與國家能源集團共同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腦油催化轉化制芳烴技術”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石化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評價會由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