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全國用電負荷快速增長,各地電力穩發滿發。圖為8月25日,在四川省達州市,技術人員巡查燃氣發電公司廠區升壓站。
鄧良奎攝(人民視覺)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積極引進具備電力儲存、平衡電力系統的“虛擬電廠”項目,統籌推進能源安全與轉型。圖為8月10日,在該縣首座“虛擬電廠”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加班加點修建儲電電池艙。
李尚引攝(人民視覺)
提起電廠,很多人會想到這樣的場景——火電廠里冒著水蒸氣的冷卻塔、風電廠中高聳的風機、光伏電站一排排光伏板……但您聽說過“虛擬電廠”嗎?
今年夏季,國內多地出現極端高溫天氣,疊加經濟復蘇等因素,全國用電負荷快速增長。再看供電端,可再生能源發電在全國電力供應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但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波動性、間歇性較強的問題仍待突破。如何保障穩定的電力供應?虛擬電廠進入人們的視野。
——看不見也摸不著,是一套依托于數字信息技術的能源管理系統
談及虛擬電廠,可追溯至中國的電力體制改革。
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國內電力供應實行電力需求側管理,主要通過行政手段實行計劃用電。進入本世紀以來,電力需求側管理逐步演變為電力需求側響應,即根據電力市場供需情況調節電力。而電廠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通過調節電力負荷來確保電力穩定。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告訴記者,過去,用戶用電需求波動時主要靠供應側調節來平息,而能源結構轉型對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當前,中國正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其核心就在于推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電。但可再生能源發電大規模并網帶來的不穩定性等問題也較為突出,傳統供應側的調節能力較難平滑風、光發電的波動性。這時候,依托數字化技術平臺、不受物理空間限制的虛擬電廠就展現出穩定電力供應的潛力。”曾鳴說。
顧名思義,虛擬電廠看不見也摸不著。與傳統電廠不同,它不燒煤,也沒有廠房,是一套依托于數字信息技術的能源管理系統。
曾鳴告訴記者,虛擬電廠不用實體設備發電,而是聚合各類用電負荷,實現電力負荷的組合、分析、優化和調度。一方面,虛擬電廠所聚合的各類用電負荷要“可調節”,比如辦公樓里的空調、公共交通用電等;另一方面,它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將不同空間的用電負荷整合起來,實現優化調度,從而起到穩定電力供應的作用。
“除了可調節負荷,虛擬電廠還能對分布式電源、儲能、電動汽車等各類分布式資源進行聚合管理和優化控制。簡單來說,就是將不同類型的分布式資源‘聚沙成塔’,相當于建了一個云端電廠。”國網能源研究院企業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張曉萱說。
——根據市場電力供需情況,上游電力經由中游的數字化平臺統一調配,再分配給下游需求方
如果將整個產業鏈展開,虛擬電廠可分為上游的電力供應、中游的電力管理和下游的電力應用三大板塊。據介紹,虛擬電廠的運作,就是根據市場的電力供需情況,將上游的電力經由中游的數字化平臺統一調配,再分配給下游的需求方。
從上游供電看,虛擬電廠不具有實際存在的電廠形式,但具有電廠的功能。那么,建立在“云上”的虛擬電廠,電從哪兒來?
“虛擬電廠的電力來源可以分為兩大類。”張曉萱介紹,一類是其聚合的分布式電源、儲能、電動車等向電網提供的富余電力;另一類是虛擬電廠通過控制其聚合的可調節負荷,削減用電高峰時的電力需求,所節省的部分等效于向電網提供了電力。
以國家電網冀北電力公司2019年投運的虛擬電廠示范工程為例,該電廠聚合了張家口、秦皇島、承德、廊坊地區的可調節工商業、蓄熱式電鍋爐、智慧樓宇、儲能等資源,主要參與華北調峰輔助服務市場的運營。在凌晨4時至6時風力大發期間,虛擬電廠控制蓄熱式電鍋爐、儲能、電動汽車等分布式資源儲存電力,到了晚上7時至8時用電高峰期,再將儲存起來的這部分電力提供給電網,屬于上述第一類電力來源。在此階段,虛擬電廠還可將商業樓宇空調等柔性負荷降下來,節省大量電力以保障用電穩定,屬于上述第二類電力來源。
同樣具備調峰、調頻功能,虛擬電廠的調節效率遠高于傳統的供應側調節。張曉萱告訴記者,傳統煤電機組增減出力的響應時間較長,參與調峰受爬坡速率的限制。一般來說,一臺煤電機組從最小出力到額定出力需要1到2個小時。而虛擬電廠聚合的儲能、可調節負荷等資源響應速度可達到分鐘級甚至秒級,顯然快于前者。
不僅如此,虛擬電廠在穩定電力供應方面還呈現出更高的經濟性。以往在出現較大用電負荷時,供應側的調節方式往往是擴建電廠、調動備用電源、加強有序用電管理等。而虛擬電廠通過降低用電側負荷來保障用電穩定,不會對居民、工商業用電產生過大影響,成本更低,對環境也更友好。
國家電網的一項測算顯示,同樣為了維持電力系統穩定,傳統火電廠如果要建設煤電機組來實現經營區域內電力削峰填谷,以滿足5%的峰值負荷需求即最大用電需求計算,需投入電廠及配套電網建設成本約4000億元;如果借助虛擬電廠來實現同樣的功能,其建設、運營、激勵等環節僅需投資500億元至600億元,成本遠低于前者。
——推動虛擬電廠大規模發展還需進一步明確其盈利機制,并協調好供電側等多方關系
業內人士分析,虛擬電廠近來關注度高漲,一方面源于極端天氣等因素催生的用電需求,另一方面,儲能、新能源汽車等相關技術的成熟讓虛擬電廠得以獲取更多電力資源。此外,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手段,虛擬電廠能較為精準地預測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情況,避免“棄風棄光”現象,節省電力資源的同時也能實現其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
不過,和傳統電廠一樣,虛擬電廠的運作還要考慮一個關鍵問題——如何盈利?
張曉萱告訴記者,國內的虛擬電廠主要通過參與輔助服務市場和需求側響應來賺取一定費用。前者指為電力系統調節等提供服務,后者則是根據電網需求,調整用電側的使用情況。總體看,目前國內的虛擬電廠盈利模式較為單一,激勵機制還不夠。
記者了解到,在虛擬電廠布局較早的部分歐洲國家,當地虛擬電廠可通過向發電企業提供電力規劃和技術支持等獲取服務費,或幫助發電企業接入電網完成電力交易后收取部分費用。業內人士認為,參照部分歐洲國家的經驗,中國的虛擬電廠在盈利模式等方面可實現一定創新。比如進一步豐富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品種,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容量市場建設,拓寬虛擬電廠參與市場的渠道。此外,可探索能源托管、節能服務等其他增值服務,如提供節約電費、降碳分析方案等。
中國正加緊布局虛擬電廠。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要大力提升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加快靈活調節電源建設,引導自備電廠、傳統高載能工業負荷、工商業可中斷負荷、電動汽車充電網絡、虛擬電廠等參與系統調節。今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明確,開展工業可調節負荷、樓宇空調負荷、大數據中心負荷、用戶側儲能、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能量互動等各類資源聚合的虛擬電廠示范。力爭到2025年,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負荷的3%-5%。
專家認為,要進一步推動虛擬電廠大規模發展,還需處理好多方關系。“要使虛擬電廠的價值在市場中充分體現,讓它和供應側的資源實現公平競爭,按照誰更劃算、更具清潔性等標準進行選擇。”曾鳴說,另一方面,仍需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支持,繼續創新數字信息技術,讓虛擬電廠更“聰明”,進而在更大范圍內推廣應用。
近日,祥鑫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10月份至12月份獲得客戶的項目定點意向書,預計項目總額為49億元至50億元,其中項目周期1年至5年的項目預計為45億元至46億元、項目周期6年至10年的項目......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家發展和全球地位將進一步提升。”12月27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分享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的新......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剛剛邁過100萬輛的關口不久,當時市場滲透率約為5%。之后的5年時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發生了巨大改變。“截至今年10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28萬輛,市場滲透......
近日,鎮江市積極優化實驗室建設,以提升基礎研究能力。該市已新建5家企業類重點實驗室和3家學科類重點實驗室,涵蓋新能源汽車、高性能材料、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領域,并獲得440萬元的經費資助。鎮江市一直注......
盛夏到來,持續高溫,雨水變多。夏季天氣會給新能源汽車帶來什么影響?使用新能源汽車又有哪些注意事項?“最重要的是充電安全問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池與新能源儲能產業研究室主任王曦表示,應盡量避......
IT之家7月19日消息,據央視新聞,今天(19日)上午,在財政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具體內容,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至202......
近日,乘聯會公布了2023年6月汽車市場的產銷數據。從數據來看,6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89.4萬輛,同比下降2.6%,環比增長8.7%。今年1-6月,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為952.4萬輛,同比增長......
充電基礎設施為電動汽車提供充換電服務,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類基礎設施。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但充電基礎設施仍存在布局不夠完善、結構不夠合理、服務不夠均衡、運營不夠規范等問題。為加強充電基礎......
7月3日,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累計突破2000萬輛,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看生產,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穩步提升,核心技術持續突破。電池、電機、......
隨著中國新能源(4.540,0.11,2.48%)車企競爭力不斷增強,日媒關注到中國新能源汽車旋風正強勢刮進日本車企的傳統海外市場,特別是泰國和澳大利亞兩大市場。5月份,泰國和澳大利亞的電動汽車銷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