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2-06 08:21 原文鏈接: 盧秉恒院士:3D打印應兼顧工業與消費

    盧秉恒

      繼去年12月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態將推動3D打印產業化之后,近日科技部有關人士也向媒體透露,目前3D打印相關戰略規劃正在研究制定中,有望于兩會后公布。

      這一消息引發了人們對于中國3D打印產業發展的諸多討論。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長期從事先進制造技術的研究,并擔任快速制造國家工程中心主任。他在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是一個制造大國,但設計研發能力不足,而3D打印技術可以輔助并加速設計與研發,因此國家應高度重視。

      而在發展方向上,盧秉恒認為應該將工業領域和大眾消費領域并舉,投入科研力量,并大力推廣,以更好地推進3D打印產業的發展。

    已有初步基礎

      2012年,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國家增材制造創新機構,推動3D打印技術向國家主流制造技術發展,也促使各國政府開始重視3D打印。

      雖然目前中國有關3D打印的戰略規劃尚未出臺,但盧秉恒告訴記者,我國的3D打印技術其實自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在還未引起國家重視的時候就已經有所發展。

      目前,我國的3D打印已經取得了一批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成果,部分成果甚至世界領先。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都投入了較大的研發力量。在技術方面,目前我國的金屬結構件直接制造技術已經可以滿足特種零部件的機械性要求,生物細胞打印技術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此外,我國在3D打印設備的產業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國內已經誕生了一批生產3D打印設備的企業,這些企業對于3D打印的普及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比如,北京泰爾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推出萬元級3D打印機,2012年產品銷量達3000臺。

      雖然我國的3D打印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不過盧秉恒指出,我國3D打印產業的發展距離美國仍有較大差距。比如沒有形成產業鏈、工業環境不配套等等。此外,在一些核心技術和關鍵器件上,如3D打印機中的激光器,也仍然對國外依賴較大。

      在應用方面,我國的3D打印也遠未達到美國的豐富程度。據盧秉恒介紹,目前我國3D打印的大部分應用仍然集中在軍工領域的開發與模具的制造上。而從設備數量上看,美國目前各種3D打印設備的數量占全世界40%,而中國只有8%左右。

      “設備的數量多,說明美國在產品開發方面做得好,產品的創新比較多,而我們則相對弱一些。”盧秉恒說。

    如何發展

      在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國家增材制造創新機構不久,中國亦成立了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據該聯盟副理事長羅軍介紹,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目前正準備借鑒美國模式,計劃聯合企業、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單位與產業園區,先小范圍推廣3D打印技術,待產生效果后,再進一步打開市場。

      對于具體的發展方向,盧秉恒強調,對于軍用和工業的高端領域,以及創意開發等大眾消費領域,我們都應該大力去發展。

      盧秉恒指出,3D打印具有制造周期短,適合單件個性化需求等特點,在大型薄壁件、蜂窩狀復雜結構部件、鈦合金等難加工、易熱成形零件方面具有較大優勢。

      而對于3D打印在大眾消費領域的應用,盧秉恒也表示十分看好。“目前在很多大眾消費產品的開發中,3D打印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用這一技術制造一些工藝品和簡單的生活用品,能很快形成一定規模的市場。”

      此外,盧秉恒還認為,3D打印適用于創意設計,未來會走入學校和家庭,幫助孩子培養三維思維能力和創造性。

      對于現在3D打印技術被熱炒的現狀,盧秉恒認為,我們國家對3D打印應該采取理性發展的態度。

      “我們應對3D打印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和認識。3D打印技術在生產制造中所占的比例正在上升,但對傳統制造業更多是補充而非顛覆。”盧秉恒說。

      不過,盧秉恒也充分肯定發展3D打印對于中國的意義。

    相關文章

    3D打印創建出迄今最小人體微血管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記者劉霞)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和中國清華大學科學家聯合研發出一項開創性的3D打印技術,成功創建出迄今最小的人體微血管。這一進展有望為科學家提供一種全新的藥物測試方法,從而終......

    高速3D生物打印機面世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科學家研制出一款新型高速3D打印機。這款先進的生物打印機利用“動態界面打印”技術,巧妙借助聲波,能在幾秒內快速精準構建并打印出3D細胞結構。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自然》雜志。研究人員......

    海南首個省級運動再生重點實驗室在海口揭牌

    近日,海南省運動再生重點實驗室在海口正式揭牌,這也是海南首個省級運動再生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主要聚焦于運動系統先進組織工程材料、骨科3D精準醫療、骨與神經系統再生細胞藥物等三大研究方向。為便于開展運動......

    3D生物打印復合材料完美修復骨組織及軟組織

    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研究員團隊開發出新型3D生物打印復合材料,用于組織工程修復領域,并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材料與設計》和《國......

    室溫下打印金屬氧化物薄膜實現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張佳欣)據15日《科學》雜志報道,包括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展示了一種在室溫下打印金屬氧化物薄膜的技術,并利用該技術制造出既堅韌又能......

    “生物3D打印+”實現難愈合骨缺損治療

    4月2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退行性中心研究員阮長順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受到心臟搏動泵血的啟發,提出了一種力學輔助的“生物3D打印+”新策略。首先,他們結合......

    科學家3D重構人類原腸期胚胎?揭示人類胚胎尾端信號源調控原腸運動

    原腸運動是指大部分動物胚胎發育均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院以及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用數字3D重構了首個完整人類原腸胚模型。4月23日,相關研究成果以3D......

    中國檢驗檢測學會走訪摩方精密,共話技術創新與國產化替代

    近日,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測試裝備分會一行赴摩方精密公司(以下簡稱“摩方精密”)開展深入走訪調研,雙方就高端設備的創新與發展、國產化替代等議題展開座談。中國檢驗檢測學會常務副會長生飛、摩方精密副董事長楊斐......

    3D信息顯示系統研究取得進展

    自然界中,頭足類動物通過肌肉牽引色素細胞使其發生機械性擴張/收縮變化的方式,動態改變皮膚局部或整體的顏色,從而傳遞警示、求偶信息或偽裝保護自身。受此啟發,近十年間,國內外學者相繼提出了眾多信息顯示及變......

    通過建模量身定制三維打印讓義眼更逼真更自然

    《自然·通訊》27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了一種更快捷、耗費人工更少的技術,能通過建模和三維(3D)打印為人們“量身定制”更加逼真的義眼。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技術生產的義眼外觀更自然,適配度更好。全球約有8......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