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球懸浮于頭頂之上,震撼心靈的廣袤究竟是何模樣?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在劉伯明、景海鵬密切配合下,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空間出艙任務,邁出了中國人艙外行走的第一步。然而,這一步的背后,是一段段動人的故事和永恒的記憶......
#開啟艙門#
地面上簡單的動作,在太空中卻更加艱難
2008年9月27日16時34分,在發射升空約43個小時后,神舟七號接到開艙指令。航天員翟志剛將氣閘艙艙門解鎖并轉動把手,艙門出現了一個縫隙,隨后他向內拉動艙門,但艙門并未如期開啟。這個在地面訓練時很簡單的動作,在太空中為何變得如此艱難?
原來,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使用的氣閘艙是飛船的軌道艙,里面存放著航天員的食品、未密封的設備和有機材料等。當氣閘艙內的壓力排泄后,這些物資設備還在不斷地向外排氣,導致艙內的泄壓過程變得更加緩慢。當時,盡管艙門已出現一道縫隙,氣閘艙內泄壓也到了0.5千帕,但作用在艙門上的力有200多牛,導致艙門被拉開后又被艙內氣壓頂了回去。此外,在失重環境下,航天員的身體處于漂浮狀態,缺乏著力點,最終在劉伯明的幫助配合下,艙門成功開啟。
#火災預警#
即使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
艙門打開后,翟志剛將第一條安全索掛鉤掛在艙外的安全扶手上,并慢慢移出軌道艙,將上半身探出艙外,伴隨著指揮控制大廳內掌聲雷動,這鏗鏘有力的報告聲,從遙遠的太空傳送到了地球的每個角落:“神舟七號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
但很快,新的狀況便接踵而至。在返回艙內值守的航天員景海鵬向地面報告:“儀表顯示軌道艙火災,請檢查”。此時,地面飛行控制人員下達口令:“02(劉伯明)請檢查”。片刻后,身處軌道艙的劉伯明報告說:“沒有著火點”,直到地面飛控人員判定:這是一次誤報警,出艙活動繼續按預定計劃進行。
盡管是虛驚一場,但在這期間,艙內儀表不斷重復著“軌道艙火災”,在如此緊張危急的情況下,神舟七號乘組臨危不懼,劉伯明說:“反正01(翟志剛)我們繼續”,翟志剛回應:“明白”,劉伯明緊接著說:“著火我們也來不及了,不管了”,翟志剛說:“成”。
簡短卻篤定的對話,足以展現中國航天員的鎮定從容、訓練有素,和他們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也要堅決完成任務的堅定信念。他們迅速調整了出艙程序,隨即在直播畫面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劉伯明探出艙門,將五星紅旗遞給翟志剛,翟志剛緩緩將其揮動,完成了“展示國旗”這一光榮而神圣的使命。
“即使我們回不來,也一定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他們生動詮釋了“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而這信念早已融于每一名中國航天員的血脈間。
#“飛天”霓裳#
驚艷太空的璀璨,背后是挑戰不可能
在黑暗深邃的太空背景映襯下,和五星紅旗同樣耀眼奪目的,還有純白色的艙外航天服(以下簡稱“艙外服”)上,那格外醒目的金黃色“飛天”標志。眾所周知,這是“飛天”艙外服的首次亮相。而鮮為人知的是,神舟七號出艙任務是中俄艙外服聯合出艙。走出艙外的翟志剛穿著的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飛天”艙外服,而在氣閘艙輔助出艙的劉伯明穿的是俄羅斯研制的“海鷹”艙外服。
此次任務中,專門負責從事“海鷹”艙外服研制的“星星”公司總經理謝爾蓋·波茲涅亞科夫一行人也在現場,他們是按合同專程來對“海鷹”艙外服參與此次任務進行保障服務的。針對這次任務,他的內心是充滿疑問與擔憂的,倒不是擔心他們的服裝會出現問題,而是不相信我們的艙外服能正常工作,因為中國的艙外服竟是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設計研制而成的,而他認為要研制全套艙外服系統,從研發周期上講沒有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完成,涉及到許多復雜困難的技術要攻克。
波茲涅亞科夫看得見的是一套結構完整、部件齊全的服裝,看不見的是背后研制團隊挑戰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從無到有、自主創新”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本色,艙外服的研制無外乎如此,90多個關鍵部件沒有一件成熟產品,無一不需要實現“零”的突破。經過一點一滴的探索,研制團隊先后組織完成了艙外服的技術設計和十大類試驗設計,不僅有效保證了艙外服的安全可靠性和良好的操作工效,還創建了我國艙外服工程研制的技術研發平臺、總裝測試平臺和工藝體系,為后續艙外服研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性能可靠的艙外服最終保障了出艙任務順利完成,也贏得了俄方的由衷稱贊:“這次出艙很完美,中方的艙外航天服表現非常好!你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研制出如此高水平的艙外航天服,是載人航天史上一個很了不起的奇跡!”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擇機實施第一次出艙活動。自北京時間4月26日順利進駐空間站組合體以來,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32天,先后完成了與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
按計劃,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將于4月30日返回東風著陸場,著陸場區組織所有搜救力量展開了最后一次全系統綜合演練,做好迎接航天員回家的準備。神舟十七號搜救回收任務采取“空中搜救航天員,地面處置返回艙”的......
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目前,神州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已......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9日,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截至目前,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將于10月31日乘坐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已......
央視網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
“我每天做600個俯臥撐、600個仰臥起坐和上千次跳繩,這些已經成為我的‘標配’。”前不久,神舟十六號乘組首次亮相時,航天員景海鵬的一番話令許多網友感佩。成為航天員需要具備怎樣的身體素質?為了能順利上......
5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關于征集載人月球車研制方案的公告。公告指出,根據載人月球探測工程規劃,2030年前中國人將實現首次登陸月球,其間兩名航天員將駕駛載人月球車開展科考活動,根據當前任......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航天飛行工程......
5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將于北京時間5月30日9時31分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