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表明,在人體中棲息著100億個以上的微生物,有95%左右的細菌是存在于腸道尤其是大腸中,重達一公斤,幾乎占糞便干重的30-50%,按它們對人體的影響分為有益、有害和中性菌三類,有益菌主要是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其中雙歧桿菌是絕對厭氧菌,棲息在缺少氧氣的大腸中。
有益菌對人體起著保衛作用,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抵抗病原菌的侵襲,合成人體需要的B族維生素,產生在機酸,刺激腸壁蠕動促進排便,防止便秘。抑制腸道中的腐敗,凈化腸道環境,分解有毒致癌物質,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低血液膽固醇以及延緩衰老等。人體中的雙歧桿菌隨年齡而異,嬰幼兒最多,幾乎占了人體細菌總量的95%以上,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青壯年多于老年人,體弱多病者和老年人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僅占百分之幾,而被腐敗細菌充斥著。總之,健康人腸道內有益菌多而腐敗菌少,因此腸道內有益菌的多少是人體健康的標準。
腸道中的有害細菌如產氣夾膜梭菌、韋榮氏菌、假單孢菌等則在大腸中分解食物殘渣,產生氨、胺類,吲哚、亞硝胺、硫氫等有毒化合物,人體長期吸收會降低免疫力,促進衰老,以致引發各種疾病。
正常情況下,三類細菌間保持著一種相互制約的某種平衡,一旦這種平衡打破(如疾病、大手術后、化療、放療、長期使用抗菌素、衰老、情緒壓抑等),有害菌占了上風,腸功能發生紊亂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及癥狀。中性菌在繁殖過多時也會產生有毒物質,引起疾病。醫學研究證明,增加腸道內有益菌的比例,以抑制有害菌的過度增殖,可減少腸道腐敗,清理腸道、促進健康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