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腫瘤標記物
雖然腫瘤標記物缺乏特異性,但在輔助診斷和判斷預后等方面仍有一定價值。主要包括酶學檢查,如堿性磷酸酶,在肝癌和骨肉瘤患者可明顯升高;糖蛋白,如肺癌血清ɑ酸性糖蛋白可有升高,消化系統腫瘤CA19-9等增高;腫瘤相關抗原,如癌胚抗原(CEA)在胃腸道腫瘤、肺癌、乳腺癌中可出現增高,甲胎蛋白(AFP)在肝癌和惡性畸胎瘤中可增高。
2.基因檢測
包括基因表達產物的檢測,基因擴增檢測和基因突變檢測,可確定是否有腫瘤或癌變的特定基因存在,從而做出診斷。
3.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 包括透視與平片,如部分外周性肺癌、骨腫瘤可以在平片上出現特定的陰影;造影檢查,如上消化道造影可能發現食管癌、胃癌等,鋇灌腸可以顯示結腸癌等;特殊X線顯影術,如鉬靶攝影用于乳腺癌的檢查。
(2)超聲檢查 簡單、無創,廣泛用于肝、膽、胰、脾、腎、甲狀腺、乳腺等部位的檢查,并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腫物的穿刺活檢,成功率較高。
(3)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 常用于顱內腫瘤、實質性臟器腫瘤、實質性腫塊及淋巴結等的診斷與鑒別診斷。CT檢查分辨率高,顯像清楚,可以在無癥狀情況下發現某些特定器官的早期腫瘤。低劑量螺旋CT可以降低對人體的放射線照射劑量,而圖像清晰程度也能滿足臨床需求,從而可以實現對某些特定部位腫瘤的高危人群進行大面積篩查,如肺癌的早期篩查,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放射性核素顯像 根據不同腫瘤對不同元素的攝取不同,應用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對腫瘤進行顯像。對骨腫瘤診斷的陽性率較高,還可用于顯示甲狀腺腫瘤、肝腫瘤、腦腫瘤等。
(5)磁共振(MRI) 與CT相比,對比分辨力更好,沒有骨偽影干擾,并可顯示任何截面,是檢查中樞神經系統和脊髓腫瘤的首選方法。對觀察腫瘤和血管關系、縱隔腫瘤和腫大淋巴結、盆腔腫瘤也有一定價值。
(6)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PET) 以正電子核素標記為示蹤劑,通過正電子產生的γ光子,重建出示蹤劑在體內的斷層圖像,是一項能夠反映組織代謝水平的顯像技術,對實體腫瘤的定性診斷和轉移灶的檢查準確率較高。
4.內鏡檢查
是應用腔鏡和內鏡技術直接觀察空腔臟器和體腔內的腫瘤或其他病變,并可取組織或細胞進行組織病理學診斷,常用的有胃鏡、支氣管鏡、結腸鏡、直腸鏡、腹腔鏡、胸腔鏡、子宮鏡、陰道鏡、膀胱鏡、輸尿管鏡等。
5.病理學檢查
病理學檢查為目前具有確診意義的檢查手段。
(1)臨床細胞學檢查 包括體液自然脫落細胞檢查,如痰液、尿液沉渣、胸腔積液、腹腔積液的細胞學檢查以及陰道涂片檢查等;黏膜細胞檢查,如食管拉網、胃黏膜洗脫液、宮頸刮片以及內鏡下腫瘤表面刷脫細胞;細針吸取細胞檢查,如用針和注射器吸取腫瘤細胞進行涂片染色檢查等。細胞學檢查取材簡單,應用廣泛,但多數情況下僅能做出細胞學定性診斷,有時診斷困難。
(2)病理組織學檢查 根據腫瘤所在不同部位、大小、性質而采取不同的取材方法。空腔臟器黏膜的表淺腫瘤,多在內鏡檢查時獲取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位于深部或體表較大而完整的腫瘤宜行穿刺活檢;手術時切取部分腫瘤組織進行快速病理學檢查。對色素性結節或痣一般不做切取或穿刺活檢,應該完整切除檢查。各類活檢均有促使惡性腫瘤擴散的潛在可能性,需要在術前短期內或術中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