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陸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15日發表公報稱,該校參與的一項研究顯示,含銅和硫等常見元素的黝銅礦能將熱能高效轉化為電能。這一成果有望促進工廠廢熱利用,實現新型環保的熱電發電。
熱電發電是指讓物體產生溫差,將溫差產生的熱流直接轉變成電能的發電技術。這種發電方式由于能夠有效利用廢熱而受到關注。不過,此前被視為有望將熱能轉變為電能的物質,往往含有對人體有毒的鉛和稀有元素等,所以它們的實用化面臨很大障礙。
黝銅礦是一種含銅、鐵、鋅和銀等常見元素的硫鹽礦物,毒性很低。北陸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與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人工合成了與天然黝銅礦擁有相同結構的化合物。他們發現,將這種物質的一端加熱到接近400攝氏度,另一端冷卻到室溫之后,約7%的熱能可以轉化為電能。
研究人員指出,這是迄今針對不含鉛的化合物進行的實驗中獲得的較高轉化效率,這與黝銅礦不容易導熱的特性密切相關。
這一成果的相關論文已刊登在美國《應用物理學雜志》網絡版上。
1月16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宣布,其研發的太空太陽能衛星(SSPD-1)已成功在軌運行一年,并完成了3項實驗測試。研究人員認為,衛星搭載的這3個重達110磅的原型器件是成功的,相信這一結果“將有助于規......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該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制建設的電磁彈射微重力實驗裝置(4秒)啟動試運行。該裝置采用電磁拋射的方式在地面構建微重力實驗環境,即采用電磁彈射系統將實驗艙垂直加速到預定速度后釋放,......
科技日報北京10月9日電(記者劉霞)新加坡科學家開發出一種低成本的“風力收割機”,可捕捉微風般柔和的風能,將其儲存為電能。實驗顯示,當暴露在速度低至2米/秒的風中時,該設備可產生3伏電壓及290微瓦的......
每天,你用手機接上WiFi、打開網頁,這一切看似稀松平常。但你是否想過,有一天也許能用WiFi充電?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確實有研究證明了其可行性。近日,外媒報道了一項重大突破——科學家將WiFi信號轉......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期開發出一種可大規模應用的柔性設備,能將無線網絡(WiFi)信號轉化為電能,驅動可穿戴設備和可植入醫療設備等。發表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的研究顯示,美國和西班牙研究團隊開發出由......
眼下在三江源頭的青海省,昔日燒煤、燒牛糞、燒柴的冬季取暖模式正逐漸被使用電能所替代。青海是中國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生態保護的重點區域。中國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提供數據顯示,目前已實施清潔取暖在內......
韓國漢陽大學發布消息稱,其研究小組研發出在伸縮或旋轉時能夠產生電能的納米金屬線。研究小組通過碳納米管圓形纏繞,制造出納米金屬線。金屬線在電解質中抻拉產生纏繞,從而減少體積。研究表明,19.2毫克納米金......
記者29日從山東煙臺供電部門獲悉,今年以來該部門推動“以電代煤、以電代油”等,在電動汽車產業、港口岸電、水產養殖加工等領域建設示范項目,有效減少碳排放,降低城市大氣污染,為城市“藍天白云”提供保障。a......
國際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預計,全球電能質量監測儀市場預計從2016年的8.7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3億元)增至2021年的額12.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4億元),......
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仍然是我國的主力能源,關鍵是怎么用好,中國的資源稟賦決定了不可能完全放棄煤的使用。我國現在平均每年消費煤炭約38億噸,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倡導“以氣代煤”,我們也希望多用天然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