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美國哈佛大學以Beckwith博士為首的研究小組,應用DNA分子雜交技術首次分離到lacZ基因后,該基因逐漸成為了一個廣泛應用的報告基因。但是,在秀麗線蟲中其主要應用于相對早期的環境暴露以及毒性的評價研究,應用已經很少 [2] 。LacZ基因編碼的β一半乳糖苷酶(簡稱β-gal)是由4個亞基組成的四聚體,可催化乳糖的水解。Beta-gal比較穩定,用X-Gal為底物進行染色時,呈藍色,便于檢測和觀察。LacZ基因的諸多優點使它成為基因工程實驗中的一個常用標記基因,比如常用于轉化菌株篩選,β-半乳糖苷酶顯色反應選擇法,即,藍白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