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1-01 19:09 原文鏈接: 夢天實驗艙研制團隊:追光逐夢的年輕人

    逐夢十載,筑夢十載。昨天,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發射圓滿成功。 十年前,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就開始了夢天實驗艙的方案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為了成功這一刻,這支平均年齡38歲的研制團隊已經等待了10年。在發射前夕,記者在文昌航天發射場,記錄下了這群追光逐夢的年輕人的緊張工作。

    離發射只有六個多小時了,此時,低溫推進劑正在加注中。夢天實驗艙計劃經理劉慧穎來到夢天艙的電測大廳,跟同事了解工作進展。發射在即,劉慧穎要做到對發射前的每一步工作都了然于胸。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夢天實驗艙計劃經理 劉慧穎:我們在地面已經做了大量的測試工作,我們的加電時間都超過了3000多小時,應該說我們對每一臺設備、每一個指令、每一個參數都進行了相應的測試,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加電測試,是夢天實驗艙發射前必須通過的大考。兩天前,就是在這個測試大廳,夢天實驗艙進行了發射前的最后一次測試。正在緊盯屏幕的錢志源是夢天實驗艙對日定向裝置的技術負責人。

    太陽是空間站的發電廠,空間站運行過程中,需要對日定向裝置帶動太陽翼隨太陽光角度轉動,從而實現太陽翼最大的發電效率。

    柔性太陽翼被科研人員形象地稱為“空中大風車”,它的展開面積100多平方米、而厚度不到1毫米,外太空沒有空氣阻力,薄如蟬翼的帆板很容易抖動,因此,對日定向裝置的運動控制是一大研制難點。我們生活中用電,是發電廠用一根線直接送到千家萬戶,由于空間站繞著地球環行,如果使用電線向空間站艙內導電的話,電線會隨著帆板轉動而扭成麻花結,過不了多久便會折斷。電力傳輸是對日定向裝置研制的第二大難點。

    10年時間里,上海交大博士畢業的錢志源帶領團隊專注于對日定向裝置的技術攻關,解決了一系列難題。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空間站系統技術副總負責人 錢志源:有時候也是做不下去了,但是第二天有一個新的想法,我們再試,試完之后我們再來通過做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想法是不是可行。

    夢天實驗艙的加電測試進行得很順利,得知結果,劉慧穎也松了一口氣。每一天,確認當天的工作都完成以后,劉慧穎會在日程表上貼上一面小紅旗。

    夢天實驗艙里有一千多臺設備、20多萬米的導線,這樣一個規模龐大、系統復雜的飛行器,如果沒有科學管理,即使設計好了,也很難保證按照工程節點如期制造出來。作為夢天艙的計劃經理,劉慧穎戲稱自己的工作就是個大管家。

    2021年春節,夢天實驗艙研制進入了正樣階段,為了把握好研制進度,劉慧穎和同事將未來600多天的工作計劃細致安排到了每一天。在采訪過程中,我們的拍攝幾次被電話打斷,接到任務的劉慧穎總是以百米沖刺的速度風一般地消失在我們眼前,任務完成后又風風火火地回來。跟時間賽跑,是夢天實驗隊的工作常態,連續奮戰,有的科研人員已經八個多月沒有回家了。

    在剛剛過去的10月,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給在發射場堅守了三個月的十幾位科研人員過了個集體生日。正是團隊的拼搏進取,才確保了夢天艙發射成功。

    相關文章

    科技工作者日公益講座——關懷科技工作者睡眠健康

    隨著科技領域的迅猛發展,科技工作者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長期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緊張的科研環境,關注身心健康問題極為重要。2024年5月28日,在第八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中......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5月30日正式開館

    在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中國科學家博物館5月30日正式開館,并舉辦首展活動。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向接受采集的科學家代表頒發捐贈入藏證書并講話。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

    關于籌備中國檢驗檢測學會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員會委員的通知

    各有關人員: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

    女科技工作者團結引領項目開始申報

    關于申報女科技工作者團結引領項目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關于實施科技創新巾幗行動的意見》《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圍繞女......

    夢天實驗艙科學實驗柜亮相“天宮課堂”

    北京時間2023年9月21日15時48分,“天宮課堂”第四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新晉“太空教師”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夢天實驗艙內進行授課。在約......

    切實增強科技工作者的幸福感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論科技自立自強》專題文集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強國建設,始終關心......

    陳寶欽:八旬科技工作者獲“最美”稱號

    我仍然活躍在科研、教學和科普第一線。”年逾八旬的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陳寶欽近日在北京出席一場活動時說。1942年,陳寶欽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后,他先后在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空間站系統總指揮:數字技術推動空間站高效發展

    中國空間站是一個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組成的“T”字構型組合體,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介紹:這樣一個近百噸的龐然大物,在設計、制造、測試過程中,完全是數字化制造和驗證。數字......

    中國空間站完成三艙狀態設置長期運控穩定實施

    中國空間站自夢天實驗艙11月3日完成轉位、空間站三艙基本構型建立以來,已經過去了近兩個月,在這段時間里,空間站長期運控管理團隊完成了空間站組合體三艙運行基本狀態設置,在常態化運控中確保空間站安全穩定運......

    面對“龐然大物”,空間站3位管家使出看家本領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順利與“T”字構型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此時,空間站組合體首次形成了三艙三船的構型。如此大型的組合體,要實現正常在軌運行,艙段的供電管理十分重要。空間站由天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