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脊柱損傷患者復蘇滿意后,主要的治療任務是防止已受損的脊髓進一步損傷,并保護正常的脊髓組織。要做到這一點,恢復脊柱序列和穩定脊柱是關鍵的環節。在治療方法上,藥物治療恐怕是對降低脊髓損害程度最為快捷的。
(1)皮質類固醇 甲基強的松龍(MP)是惟一被FDA批準的治療脊髓損傷(SCI)藥物。建議8小時內給藥。推薦甲基強的松龍作為治療的選擇,而不是標準性治療或推薦性治療方法。另外,也有少數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MP治療急性脊髓損傷無效并可造成嚴重的并發癥。
MP對脊髓斷裂者無效,脊髓輕微損傷不需要應用MP,可自行恢復,完全脊髓損傷與嚴重不全脊髓損傷是MP治療的對象。但應注意,大劑量MP可能產生肺部及胃腸道并發癥,高齡者易引起呼吸系統并發癥及感染。總之,在進行MP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并發癥的預防。也可應用地塞米松,持續應用5天停藥,以免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出現并發癥。
(2)神經節苷脂 是廣泛存在于哺乳類動物細胞膜上含糖酯的唾液酸,在中樞神經系統外層細胞膜有較高的濃度,尤其在突觸區含量特別高。用GM-1治療脊髓損傷患者,1年后隨訪較對照組有明顯療效。盡管它們的真正功能還不清楚,實驗證據表明它們能促進神經外生和突觸傳遞介導的軸索再生和發芽,減少損傷后神經潰變,促進神經發育和塑形。研究認為GM-1一般在損傷后48小時給藥,平均持續26天,而甲基強的松龍在損傷后8小時以內應用效果最好。也有學者認為GM-1無法阻止繼發性損傷的進程。目前神經節苷酯治療脊髓損傷雖已在臨床開展,但由于其機制仍不明確,研究仍在繼續,因此其臨床廣泛應用也受到限制。
(3)東莨菪堿 通過調整微循環、改善脊髓損傷后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和堵塞造成的微循環障礙,減輕脊髓缺血、壞死,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復。使用越早越好。宜在傷后當日使用。
(4)神經營養藥 甲鈷胺是一種輔酶型B12,具有一個活性甲基結合在中心的鈷原子上,容易吸收,使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升高,并進一步轉移進入神經組織的細胞器內,其主要藥理作用是:增強神經細胞內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髓鞘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有利于受損神經纖維的修復。
(5)脫水藥減輕脊髓水腫 常用藥物為甘露醇,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滴速過快可能會導致致命疾病的發生。對老年人或潛在腎功能不全者應密切觀察尿量、尿色及尿常規的變化,如每天尿量少于1500ml要慎用。恰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防脫水、血容量不足,并應監測水、電解質與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