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病程的發展,脊髓壓迫癥可分為三類,其臨床表現也不同:①急性脊髓壓迫癥:數小時至數日出現脊髓橫貫性損害,表現為病變平面以下遲緩性截癱或四肢癱;②亞急性脊髓壓迫癥:介于急性與慢性之間,出現持續性神經根痛,側索受壓出現錐體束征、感覺障礙及括約肌功能障礙;③慢性脊髓壓迫癥:緩慢進展,臨床上髓外與髓內病變表現不同。髓外壓迫病變通常表現根痛期、脊髓部分受壓期及脊髓完全受壓期,三期出現的癥狀體征常相互疊加。髓內壓迫病變神經根刺激不明顯,可早期出現尿便障礙和受損節段以下分離性感覺障礙。
神經根癥狀
神經根性疼痛或局限性運動障礙,具有定位價值。早期病變刺激引起的根性痛,沿受損的后根分布的自發性疼痛,有時可表現相應節段“束帶感”。隨病變可由一側、間歇性進展為雙側、持續性;前根受壓可出現支配肌群束顫、肌無力和萎縮。
感覺障礙
①傳導束性感覺障礙:脊髓丘腦束受損出現受損平面以下對側軀體痛溫覺減退或消失; 后索受壓出現受損平面以下同側深感覺缺失;橫貫性損害上述兩束均受損, 表現為受損節段平面以下一切感覺均喪失;②感覺傳導纖維在脊髓內存在一定的排列順利,使髓內與髓外病變感覺障礙水平及循序不同。髓外壓迫的感覺障礙是由下肢向上發展; 而髓內壓迫的感覺障礙是自病變節段向下發展,鞍區感覺保留至最后才受累,稱為馬鞍回避;③脊膜刺激癥狀: 表現為與病灶對應的椎體叩痛、壓痛和活動受限,多由硬脊膜外病變引起。因此,感覺障礙對判斷髓內外病變及脊髓壓迫平面有重要參考價值。
運動障礙
急性脊髓損害早期表現為脊髓休克,2-4周后表現為痙攣性癱瘓。慢性脊髓損傷,當單側錐體束受壓時,,引起病變以下同側肢體痙攣性癱瘓;雙側錐體束受壓,則引起雙側肢體痙攣性癱瘓。初期為伸直性痙攣癱,后期為屈曲性痙攣癱。
反射異常
脊髓休克時各種反射均不能引出。受壓節段因后根、前根或前角受損出現相應節段的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錐體束受損則損害水平以下同側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腹壁反射及提睪反射消失。
括約肌功能障礙
髓內病變早期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圓錐以上病變雙側錐體束受累,早期出現尿潴留和便秘,晚期為反射性膀胱,而馬尾及圓錐病變則出現尿、便失禁。
自主神經癥狀
自主神經低級中樞位于脊髓側角,病變節段以出現泌汗障礙、皮膚劃痕試驗異常、皮膚營養障礙、直立性低血壓等表現為特征,若病變波及脊髓C8-T1節段則出現Horner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