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3時許,家住廣州市海珠區的吳娟久違地看見,小區外邊的大道上,車又多了起來。一個多月以來,除了下樓做核酸,她已經很長時間沒走上街頭了。
就在當天一小時前,應早前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關于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準確、完整貫徹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要求的精神,廣州部分區域發布通告,解除疫情防控臨時管控區。
盡管海珠區是本輪廣州疫情的“風暴眼”,但包括吳娟所在的小區在內,許多非高風險區的小區當天就解封了。此外,新的疫情防控政策還帶來了許多即時、肉眼可見的變化,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接者在轉運隔離的路上又折返,多個區域、街道撤銷核酸檢測點,有市民的粵康碼直接從紅碼轉為綠碼。
廣州此舉被輿論視為邁出了一大步。自“二十條”發布以來,多地都在積極地推行更科學、精準的防疫措施。作為省會城市,廣州的做法無疑又會給廣東省的其他地區帶來“示范”效應。
12月1日,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市民在鷺江地鐵站乘坐地鐵。隨著廣州市多個區陸續發布關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解除相關區域的臨時管控措施,各行各業有序復工復產,民眾生活“煙火氣”漸濃。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11月的最后一天,幾乎沒有任何征兆,家住海珠區瑞寶街道附近的李曉發現小區突然解封了。還有不少市民注意到,原來“把守”街道的多個防疫管控卡口以及障礙物水馬,紛紛被撤離或拆除。當天下午,海珠區發布通告稱,全區全域(除高風險區外)按低風險區管理,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實施居家隔離。
10月中下旬以來,廣州疫情多點暴發,而海珠區是主要暴發地。在10月23日發現首例陽性病例后,海珠區迅速采取了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到了10月30日,海珠區全區范圍內(琶洲街除外),停止非必要流動、活動,非城市保障型企業停止運營。
李曉所在的小區起初并未出現病例,但仍然被列入了強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區域。除每日核酸,到了11月初,私家車也不讓開了,每戶只有一個人可以憑出入證進出小區。然而,疫情并未就此隔絕,“隔離了一個多禮拜,反而出現了病例”,李曉說。
11月30日,廣州市召開了今年以來的第139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為全面、準確、完整貫徹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要求,為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廣州市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經綜合研判,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
其中提到,符合解封條件的要及時解封,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不得隨意擴大密切接觸者甄別范圍,不以時空伴隨作為判定密切接觸者的標準。做好密切接觸者的隔離管理。密切接觸者原則上落實集中隔離觀察,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實施居家隔離。
隨后,廣州市多個區也陸續發布通告,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比如番禺區、荔灣區,即時解除了全部臨時管控區。
“小區周圍的核酸點都撤了,路面上的車也多起來,周圍的商鋪也準備要營業了。”李曉說。
當日,連接越秀區與海珠區的廣州大橋恢復通行。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消息稱,即時起,廣州市內地鐵(含海珠有軌電車)、公交逐步有序恢復運營。交通局工作人員在回復網友詢問是否查驗核酸時,答復稱“出示綠碼即可”。
新規發布的當晚,家住廣州白云區的徐飛發現自己的粵康碼由紅轉綠了。一天前,由于前去的核酸檢測點出現檢測結果異常,徐飛被要求居家5天,盡管異常的并非徐飛那管。現在他可以上班去了。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有位于天河區的寫字樓物業通知稱,進入場所只需掃場所碼及綠碼。另有多家超市的營業通知未提及需查驗核酸。12月1日,中國新聞周刊咨詢了多家位于天河區、海珠區、荔灣區的電影院,有的還查看48小時核酸,有的只查驗綠碼。
在天河區石牌村,某高校的學生付敏的粵康碼也轉綠了。因在出校后被判定為次密接,她被要求三天兩檢,但因第二天未做核酸,便被賦了黃碼。從本輪疫情開始,學校就采取了嚴格的出入管控措施,“出校需要通過輔導員、導師、院長的審批。”付敏介紹說,校區的周邊就是城中村,出現了不少病例。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早在11月21日,廣東省教育廳就緊急啟動了針對海珠區內高校、中職學校和技工院校學生的離校返鄉工作。11月26日,位于海珠區的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第一批學生498人搭乘專車離校返鄉。
為避免出現校園聚集性疫情,廣州多個區的高校也逐步安排學生返鄉。從11月28日開始,付敏所在的校區對在校學生的返鄉意愿進行摸排調查。11月30日起,該校將研究生本學期前期采取線下課堂教學、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學形式的課程,全部調整為線上教學。
“越晚走就越復雜”,付敏的老家在湖北荊州,11月29日她開始搶火車票,但各趟列車均顯示售罄。在新的防控政策發布后,她又陷入糾結,“在學校待著學習效率會更高一些”。
中國新聞周刊通過番禺大學城某高校的一名行政人員了解到,所在單位目前對于學生返鄉仍采取自愿申請的做法,返鄉學生應確保符合出發地及接受地疫情防控要求等。據了解,該校正常學期到一月上旬結束,由于大部分教師住在市區,受本輪疫情影響,近期課程也轉為線上形式。
數據顯示,在廣州部分區域發布通告后,大量游客登錄同程旅行平臺搜索廣州出發的旅行產品。截至當天下午15點,廣州出港機票搜索量較前日同一時段上漲4倍,機票訂單量較前日時段增長126%。廣州出發的火車票搜索量上漲超過300%。
新聞發布后的半小時內,攜程平臺上“廣州”關鍵詞的搜索量驟增300%以上;廣州一地的門票、周邊游業務入口的瀏覽量分別增長255%和156%。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過去一周內,廣州出發機票出票量最高的目的地分別為成都、杭州、昆明、長春和哈爾濱。廣州出發火車票出票量最高的目的地分別為深圳、岳陽、東莞、武漢和湛江。
近日,廣州南站外旅客滯留的消息引發關注。多則視頻顯示,車站內外,行李、床鋪遍地。據悉,其中有不少是返鄉的務工人員及大學生。
11月30日下午,廣州鐵路部門發布消息稱,目前,廣州地區各大鐵路火車站均正常運營,沒有任何車站關閉或停止運營。有出行需求的旅客,持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健康碼綠碼,在體溫測量正常后,均可正常進站乘車。
另一方面,針對從廣州出發的人員,多地仍采取了較為嚴格的管控措施。從廣州到深圳,需要3天嚴格居家健康監測,“3天3檢”,3天之后4天實行居住地和工作地兩點一線,不聚餐、不聚會,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11月30日晚,梅州市政府發布消息稱,從廣州來(返)梅州的學生和家長抵梅州前須通過小程序報備,抵達后落實“3天嚴格居家健康監測+4天自我健康監測”。
吳娟所在的海珠區某小區樓棟因4天前出現了陽性病例,被列為高風險區。因為小區周圍都是城中村,幾乎都暴發了聚集性疫情,她從10月23日起就開始居家。
12月1日,廣州市天河區,外賣小哥掃碼進入天河城商場。廣州天河多個商超發布通知,進出需掃場所碼,出示健康碼綠碼,部分商場不再查驗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中新社記者 陳楚紅 攝
“原來是說5+3,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解封。”11月30日晚,吳娟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不過,她表示能明顯感覺到防控措施帶來的變化。此前小區里也出現過病例,當時整棟樓的居民除陽性外都被拉到酒店隔離。此番小區出現病例后,除陽性外,大家都在居家隔離。
美豪酒管雅致事業部運營負責人潘澤榮的感受更明顯。“(30日)下午一批密接人員下了大巴,走到酒店大門口,結果政府最新通知突然傳來,這些人又回到大巴上,被拉回家隔離了”,潘澤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11月30日下午3點,他們已經接到通知,密接人員無需集中隔離,整個政策改變較多。
某同城配送企業在廣州的業務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其所在平臺高峰時的日活騎手有兩千名左右,受此輪疫情影響的騎手約五六百名。封控區解封,他們可配送的范圍更大了。
“解封前,我們會對騎手進行線上的健康審查,每天跑單的必須上傳24小時的綠碼證明。”不過,在他看來,還是不能大意。目前平臺還是會開啟健康審查功能,也會實時觀察疫情政策的變化。
11月30日下午,同樣在海珠區的居民楊靜接到了居委會的電話,“動員我去方艙醫院,說是最后一批了”。在她看來,“最后一批”很可能就是一個新的變化。
楊靜一家三口均已確診。目前,她的丈夫和兒子被送去醫院隔離治療,“醫生說不用吃藥,扛一扛就過去了”。到了第三天,她的兒子已經可以正常上網課。因患有心臟基礎疾病,楊靜要求到正規的醫院隔離治療。由于醫院未能安排,她選擇獨自在家封控。
更多人肉眼可見的是,包括海珠區、荔灣區等廣州多個區的餐飲服務單位逐步恢復堂食服務。此外,從化區連網吧、娛樂場所(KTV、卡拉OK、歌舞廳、游藝廳等)、酒吧、劇院、麻將館等半密閉場所也恢復營業了。
從此輪疫情開始,在廣州多個區開有餐飲店的李響就一直是歇業狀態。盡管從新聞中看到恢復堂食的消息,但他表示,餐飲業的“重啟”需要一定的時間,要籌措資金,也要重新購買原材料。
“好在可以堂食了”,潘澤榮透露,他們在廣州市區經營10家酒店,今年的營收狀況稱得上“彈盡糧絕”。他稱,相關通知顯示從11月30日晚上12點開始可以恢復堂食,目前工作人員已經在準備餐廳的上線,預計本周六會開放自助餐廳,眼下最為急切的事情是告訴消費者可以進店了。
“行業里的人都很急,大家都迫切想活下去”,潘澤榮在朋友圈觀察到,他一些開酒吧的同行已經發放宣傳海報,11月30晚12點后開始營業。廣州的活力又回來了。
當地時間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此舉對海洋環境帶來的長期影響后果難測。盡管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在24日舉行的臨時記者會上表示,2023年度計劃排放約為3.......
7月6日,廣州召開了高質量發展看廣州——《關于促進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近年來,廣州推動建設一批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發機構。目前,廣州現......
6月25日,我國首艘深遠海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廣州開工,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廠區建造。船舶預計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業。設計船長約103米、設計吃水排水量約9200噸,......
——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部營銷總監李燕明專訪禾信儀器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始終專注、堅持為國家解決質譜儀“卡脖子”工程技術,在堅守質譜主業中不斷創新發展。5月26日,禾信儀器“國產首發誰與爭鋒......
5月15日下午,在廣州舉行的單藥3CL抑制劑(來瑞特韋)上市后臨床研究暨2023版小分子口服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應用專家意見項目啟動會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目前在廣......
坐落于廣州風景秀麗的白云山麓、南湖之濱的廣州松園賓館近期備受關注。近日,曾參與松園賓館改建設計工作的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河說:“松園賓館是一件現代嶺南建筑佳作,這個地方代表了東文文化精髓。”......
2023年4月9日,阿斯利康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正式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協議,雙方將加強在基礎醫學、轉化醫學、臨床醫學研究等方面合作,積極探索真實世界數據的收集與臨床應用,加速開發在呼吸......
4月6日,超長重力熱管技術應用評價暨成果發布會在山西太原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任組長的專家組對山西綜改示范區超長重力熱管技術應用示范項目進行了評價。專家組經過考察示范現場、審閱相關資料、聽取......
近日,廣州市南沙區被中國科協認定“全國科普示范區”。據南沙區科協介紹,南沙科普工作將以此次認定為契機,充分發揮“全國科普示范區”示范引領作用,協同“科創中國”試點建設,實施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等重點......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總開關”。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基礎研究的部署要求,著力構建持續穩定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廣州市于1月25日印發《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培育體系工作方案》。未來五年,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