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所英國著名學府面向在校生招募“吸食可卡因志愿者”,引發網民熱議。組織方稱這一試驗將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可卡因對人體的危害,網民則稱該試驗“不人道”,有鼓勵吸毒之嫌。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老牌名校倫敦大學國王學院于2月21日向數百名在校男生發送電子郵件,內容為招募一批“健康的男性志愿者參加吸食可卡因的試驗”。按照電郵中的說法,志愿者將通過鼻吸入的方式吸食可卡因,再由試驗組織者監控采樣。
報道稱,志愿者的年齡被限制在25歲到40歲之間,他們將在120天內分七個階段完成試驗。第一階段,醫生確定志愿者狀況符合要求;從第二階段起,志愿者將免費獲得可卡因并開始吸食;從第五階段開始,研究人員開始從志愿者身上采集樣本。校方稱,該試驗的目的在于研究可卡因這種A類毒品對人體構成的傷害,并稱之為“重要的科學研究”。
這項試驗并非“無條件”向所有學生公開。按照招募條件,以“娛樂”為目的吸食可卡因的志愿者將不被接受,有醫學背景的學生或牙科醫學生也被排除在外。志愿者在120天的試驗期內不得剪發、染發,以方便研究人員更好地研究可卡因對人體的影響。此外,試驗組織方還為志愿者預備好“合理的經濟補償”。
在招募郵件中,組織方稱:“吸食了可卡因后,志愿者的血液、尿液、毛發、汗液和唾液等生物樣本將被采集和對比,以調查可卡因及其代謝產物如何在人體內部散播。”
目前,這一試驗計劃已獲得倫敦威斯敏斯特研究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將在臨床毒理學部門的監督下于圣托馬斯醫院展開。
“招募吸食可卡因志愿者”的消息傳出后,引發網民熱議。有人擔憂志愿者的安全,倫敦網民“艾默索”說:“如果這些志愿者上癮了怎么辦?試驗太不人道了”。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發言人回應稱:“目前,與這項試驗相關的倫理學審批都已通過,試驗將在最高等級的醫學監督下進行。”
看到中科院上海分院發出第二批志愿者召集令,張曉明和其他8名同事第一時間報了名。他來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巴斯德所),一家研究病原微生物和人類傳染性疾病的專業科研機構。“我跟傳染病打了這......
當日,北京迎來降雪。許多服務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員紛紛走上街頭掃雪除冰、引導行人和車輛,做好出行保障工作。2月13日,工作人員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媒體中心外的區域清掃積雪......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17日發布公報說,該國臨床試驗方面的倫理機構已認可了一項新冠病毒“人體挑戰試驗”計劃,研究人員呼吁符合條件的志愿者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據該學院介紹,這是全球首個新冠病毒“人體挑戰試驗”......
大腦伏隔核在“風險-回報”回路中起著核心作用。它們的操作主要基于三種必需的神經遞質:多巴胺,它促進欲望;多巴胺,它促進欲望。5-羥色胺,其作用包括飽腹感和抑制作用;和谷氨酸,可驅動目標導向的行為以及對......
9日,據參加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Ⅰ期臨床試驗的志愿者透露,該疫苗Ⅱ期臨床試驗已經啟動志愿者招募。試驗計劃招募500人,并將引入安慰劑對照組。20多天來,108位Ⅰ期臨床試驗的志愿者已經陸......
據科技日報報道,中國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臨床試驗開始人體注射實驗,一批志愿者已注射,志愿者有3組,每組36人,注射后將集中隔離觀察14天。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介紹,我國5大技術方向疫苗總體進展順利......
發白的嘴唇,力竭的雙腿,防護服里浸泡在汗水中的衣服。結束了一天的防疫消殺工作,甘肅方舟救援志愿服務隊的隊員放下沉重的消毒設備,脫下密閉的防護服,任由汗水順著臉頰不斷滴下。甘肅方舟救援志愿服務隊副隊長魯......
在1904年德國科學家RichardSemon利用“印跡(engram)”這一專有名詞來描述大腦中記憶的特點。印跡細胞在記憶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了。研究表明齒狀回(DG)中的印跡細胞在特定場景中恐懼......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BehaviouralBrain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布法羅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鍛煉或能幫助有效抑制機體可卡因成癮性的復發。研究者PanayotisTha......
可卡因是從從原產自南美洲的古柯樹葉子中提煉出來的,幾千年來,這些樹葉都是當地居民使用的日常材料,比如印加人,他們將葉子咀嚼或泡成茶來飲用,因為這能夠為印加人保持清醒,并提供能量。1859年,德國化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