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NASA將在美國當地時間的本周三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一項有關黑洞的最新發現。
位于NGC4526星系中心的黑洞,其質量為太陽的4.5億倍
NASA官方表示,此次新聞發布會將于周三下午一點召開,會議將發布由兩架X射線天文望遠鏡――NASA的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STAR)和歐洲航天局的XMM-牛頓望遠鏡――的最新觀測結果。
參與此次會議的科學家有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的NuSTAR項目首席研究員菲奧娜-哈里森,劍橋大學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吉多-瑞薩利特,以及歐洲航天局天體物理和基礎物理部門的負責人阿文-帕爾默。
NASA將在網絡上轉播此次會議公布的天文望遠鏡的視頻影像。
核光譜望遠鏡陣列于2012年6月發射升空,其任務是在兩年時間內研究宇宙的高能X射線,任務團隊表示,這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星系的誕生,黑洞的成長以及其他天文現象。
相比之下,XMM-牛頓望遠鏡的服役時間要長得多,其于1999年發射升空,目的是探測自宇宙誕生以來所產生的X射線輻射。
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創世之柱”。圖片來源:NASA星際間稠密的氣體與塵埃形成了瘦長的氣體柱,這就是“創世之柱”。它同時也是最經典的宇宙圖像。恒星在這里誕生。近日,美國宇航局(NA......
由于支撐電纜斷裂,305米口徑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在2020年底垮塌。圖片來源:RicardoArduengo/AFPviaGetty兩年前,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一個世界著名射電望遠鏡垮塌后,許多科學......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10月13日宣布,不會重建已垮塌的阿雷西博望遠鏡,打算在望遠鏡所在地、美國聯邦領地波多黎各北部山城阿雷西博建一座科學教育中心。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官員13日說,仍在調查阿......
2022年9月23日,新疆天文臺110米口徑全向可動射電望遠鏡項目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奠基開工。由于這臺射電望遠鏡建在奇臺,按照慣例它被稱作奇臺射電望遠鏡,縮寫為QTT(QiTairadioTele......
2022年9月23日,新疆天文臺110米口徑全向可動射電望遠鏡項目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奠基開工。由于這臺射電望遠鏡建在奇臺,按照慣例它被稱作奇臺射電望遠鏡,縮寫為QTT(QiTairadioTele......
什么是中子星?它們在宇宙中以怎樣的方式存在?如何發現中子星?這些科學謎團正在被天文學家慢慢揭開。基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時域巡天數據,我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大約1......
據最新一期《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刊發的論文,英國和比利時科學家發現距地100光年外兩顆“超級地球”圍繞一顆恒星運行,其中一顆可能擁有生命的必要條件。LP890-9的恒星承載著兩顆系外行星,LP890-......
記者從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王秋良院士團隊自主研制的空間永磁電子偏轉器,近日成功實現在軌測試,正式“上崗”。該電子偏轉器搭載于愛因斯坦探針衛星關鍵模塊——寬視場X射線望遠鏡的探路者,支撐我國獲得首......
美國航天局日前表示,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的直接圖像,這是該空間望遠鏡首次拍攝到相關圖像。據美國航天局介紹,這顆名為“HIP65426b”的太陽系外行星是一顆巨型氣態行星,沒有巖......
日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研究生吳文博、研究員趙剛和薛香香等人利用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巡天光譜數據,揭示了約110億年前銀河系經歷的GSE(Gaia-Sausage-Encelad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