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癥狀
(1)潛伏期 3~32天,平均7天左右。臨床癥狀可分三期。
(2)第一期 主要表現為皮膚的慢性游走性紅斑,見于大多數病例。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癥狀,亦可出現腦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結可腫大。偶有脾大、肝炎、咽炎、結膜炎、虹膜炎或睪丸腫脹。
(3)第二期 發病后數周或數月,15%和8%的患者分別出現明顯的神經系統癥狀和心臟受累的征象。
(4)第三期 感染后數周至2年內,約80%左右的患者出現程度不等的關節癥狀如關節疼痛、關節炎或慢性侵襲性滑膜炎。以膝、肘、髖等大關節多發,小關節周圍組織亦可受累。主要癥狀為關節疼痛及腫脹,膝關節可有少量積液。常反復發作。
2.體征
(1)皮膚病變 常為首發癥狀,特征性表現為慢性游走性紅斑,初起為紅色斑疹或丘疹,逐漸擴大成環狀損害。一般出現在蜱叮咬后3~32天,好發于軀干、大腿、腹股溝、腋下等處。
(2)神經系統病變 約見于15%的患者,與皮疹同時或消退后1~6周出現。表現為腦膜炎、腦神經炎、舞蹈癥、小腦共濟失調,出現腦膜刺激征、昏迷、面癱或三叉神經痛等。
(3)心臟病變 見于8%左右的患者,常于皮損出現3周后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炎、心包炎或全心炎等。
(4)關節病變 約見于60%的患者,多累及大關節,尤其是膝關節,反復發作腫脹、疼痛,10%的患者可轉變為慢性關節炎。
(5)其他表現 發熱、乏力、肌痛、惡心、嘔吐、結膜炎、虹膜炎、淋巴結及肝脾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