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意義
可從傷口、痰、胸水、尿和血液中分離出來,也可從血庫存在中分離出。可在冰箱儲存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中繁殖,而且自溶后釋放內毒素。其內毒素的磷脂部分,可導致輸血后不可逆的休克。
生物學作用
以原核生物16S保守序列設計引物,用PCR方法,從熒光假單胞菌基因組中擴取其16S保守序列,連接到T-載體,以設計好的限制性內切酶,分別切割表達載體(pET32a、pMAL-c2、pGEX-6p-1 )和目的基因,然后將目的基因與表達載體連接,轉化大腸桿菌表達宿主菌(BL21、Origami),并以酶切方法驗證連接的正確性;誘導表達后即可得到LPL(脂蛋白脂肪酶)
熒光假單胞菌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分類學上屬于細菌域、變形菌門、γ-變形菌綱、假單胞菌目、假單胞菌科的假單胞菌屬。細胞為直的桿菌,大小為0.7-0.8X2.3-2.8 微米,不產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有數根極生鞭毛,運動。需氧,進行嚴格的呼吸型代謝,以氧為最終電子受體。能以硝酸鹽為替代的電子受體進行厭氧呼吸。化能營養異養,不需要有機生長因子。氧化酶陽性,接觸酶陽性。能利用葡萄糖和果糖,有些菌株能從蔗糖合成果聚糖,明膠液化。生長溫度范圍 4-37℃,最適生長溫度是25-30℃。 DNA中G+C 含量是60-61%。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水、植物及動物活動環境中。該菌生化能力活躍,可降解許多人工合成化合物,常被用于環境保護。
還是一種重要的植物根際促生細菌,是已知植物根際有益微生物中種群數量較多的細菌種類之一。該菌營養需要相對簡單,能夠利用根系分泌物中大部分營養迅速在植物根圍定殖。其中一些菌株具有促進植物生長和防治病害的作用,因而可能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