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1-10 11:26 原文鏈接: 小兒風濕熱的診斷及治療措施

      診斷

      風濕熱的診斷主要依靠綜合臨床表現。由于缺乏特殊診斷方法,目前仍沿用近期個性的瓊斯(Jones)風濕熱診斷標準。主要表現包括心臟炎、多發性關節炎、舞蹈病、皮下結節及環形紅斑。心臟炎的診斷應具有以下四點之一:①新出現有意義的雜音,如心尖部收縮全期雜音或舒張中期雜音;②心臟增大;③心包炎;④心力衰竭。次要表現包括發熱,C反應蛋白陽性或白細胞增多,既往有風濕熱史或有風濕性心瓣膜病。

      顯然主要表現較次要表現更有意義,兩項主要表現加兩項次要表現可靠。尤其是多發性關節炎、發熱、血沉增快這組癥狀常見于幼年類風濕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化膿性關節炎及結核病毒。另外,對早期風濕熱以及不典型的輕癥病例則需全面了解病史,細致觀察病情變化以及治療的反應,綜合分析才可達到明確診斷。實驗室診斷主要針對最近的鏈球菌感染和全身炎性狀態的存在,如兩者缺一,則難下診斷。診斷過寬不但需要進進行一些不必要的治療,而且要進行長期的藥物預防,這對病人的經濟和精神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診斷過嚴則可能將癥狀不典型的心臟炎漏診,以致發展為慢性心瓣膜病,造成終身殘廢。

      此外確定風濕有無活動性也是診斷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下面三種情況提示風濕活動的持續存在,即:①體溫不正常,體重不增加,運動耐量不恢復;②心律不正常,易有變化,脈搏快速;③血沉快,C反應蛋白不轉陰性,抗鏈球菌抗體滴定度不下降或白細胞未恢復正常。

      治療措施

      在風濕熱的治療方面應注意掌握以下原則:①早期診斷,合理治療,病情進展造成心臟發生不可恢復的改變;②根據病情輕征,選用合理的抗風濕藥物使危重病兒避免死亡,對一般病便能及時控制癥狀,減少患兒痛苦;③控制及預防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防止疾病復發;④風濕熱為一反復發作的慢性過程的疾病,在反復及長期用藥過程應注意藥物的副作用的發生,故應權衡利弊合理使用。

      急性風濕熱的治療

      1.根據病情,臥床休息及控制活動量

      在急性期如發熱、關節腫痛者,應臥床休息至急性癥狀消失。有心臟炎并發心力衰竭者則應絕對臥床休息,休息時間一般無明顯心臟受累者大約1個月左右;有心臟受累者約需2~3個月;心臟擴大伴有心力衰竭者,約需6個月左右方可逐漸恢復正常活動。

      2.飲食 應給容易消化,富有蛋白質、糖類及維生素C的飲食,宜少量多餐。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可適當地限制鹽及水分。應用皮質激素的患兒亦應適當限制食鹽。

      3.控制鏈球菌感染 應肌注青霉素40萬單位,每日2次,用10~14天。或1次肌注芐星青霉素G120萬單位。如不能應用青霉素時可用紅霉素30mg/kg/d,分3~4次口服,服用10天。

      4.抗風濕藥的應用 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兩者均有退熱、消除關節癥狀及抑制心臟炎的抗炎作用,藥物的選用、用量及療程必須根據臨床表現來決定。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較強,心臟炎伴有心力衰竭者必須首選強的松,對危重病人可挽救生命。多發性關節炎者首選阿司匹林,對于舞蹈病,兩者均無明顯效果。風濕熱初次作大多于9~12周能自選消退,抗風濕藥物只起到抑制炎性反應作用,故療程宜9~12周或更長,視病情輕征而定。

      (1)阿司匹林:用量80~100mg/kg/d,每日用量不超過3~4g,少數病需增加到120mg/kg/d,每6小時1次,分4次口服,如效果不顯或出現中毒反應,宜測血清阿司匹林水平,宜調節劑量將阿司匹林水平保持在20~25mg/dl之間,避免中毒反應。開始劑量用至體溫下降,關節癥狀消失,血沉、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下降至正常,大約2周左右減為原量的3/4,再用2周左右,以后逐漸減量而至完全停藥。單純關節炎者用藥4~6周,有輕度心臟炎者宜用12周。阿司匹林可抑制凝血酶原的合成,和影響血小板的粘附作用,故可發生出血傾向,鼻衄及胃腸道出血。如有耳鳴、聽力障礙應減量,發生酸中毒及精神癥狀應停藥。飯后服阿司匹林可減少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一敗涂地癥狀。如仍不能耐受可改用腸溶片。阿司匹林與抗酸藥合用則療效減低。近年報告阿司匹林可引起肝細胞損害、轉氨酶升高等中毒性肝炎表現。

      (2)強的松:用量為2mg/kg/d,分3~4次口服,對于嚴重心臟炎者可提高至100mg/d,開始用量持續2~3周,以后緩慢減量,至12周完全停藥,或在停強的松這前1周,加用阿司匹林治療,繼用6~12周,時間久暫可視病情而定。應用強的松可出現不良反應,患兒肥胖,圓月臉容,多毛,痤瘡等,停藥后均漸消失。其它尚有高血壓、糖尿、精神異常、驚厥、消化性潰瘍、骨質疏松、感染擴散及發育遲緩等。為防止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停用強的松時必需緩慢漸停,一般需時3~4周。

      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阿司匹林治療后,停藥或減量時常出現反跳現象,但前者較常見,產生反跳的原因尚未明了,可能是風濕性炎癥過程尚未結束就過早停藥,使風濕熱的自然病程又重新出現。反跳現象多在減量或停藥2周內出現,輕者表現為發熱、關節痛、心臟雜音又重現,血沉增快及C反應蛋白陽性,重者可出現心包炎、心臟增大及心力衰竭,輕癥通常于數日內自愈,很少需要用藥,重癥需再加用阿司匹林治療。

      5.舞蹈病的治療 主要采取對癥治療及支持療法。居住環境宜安靜,加強護理工作,預防外傷,避免環境刺激。輕癥可用苯巴比妥、安定等鎮靜劑。水楊酸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療效不顯著。近年報道用氟哌啶醇1mg加同量安坦,每日2次,可較快控制舞蹈動作,并減少氟哌啶醇的副作用,效果較好。

      6.心力衰竭的治療 嚴重心臟炎、心臟擴大者易發生心力衰竭,除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以外,應加用狄高辛或靜注西地蘭及速效利尿劑如速尿等(詳見心血管疾病篇心力衰竭節)。

      慢性心瓣膜病的治療 除臨床上仍表現活動性需給抗風顯藥物外,對無風濕活動臨床表現者,則治療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控制活動量 由于瓣膜器質病變引起心臟肥厚擴大及一般心臟代償功能減退,對這些病兒應注意控制活動量,避免劇烈運動。

      2.洋地黃長期治療 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長期口服洋地黃,要隨時調整劑量,保持有效維持量。

      3.扁桃體摘除 如有慢性扁桃體炎,于風濕熱控制后可摘除扁桃體,但在術前2~3天及術后1~2周注射青霉素,以防止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在拔牙前后也應如此治療。

      4.手術問題 在心瓣膜嚴重損害時,可作瓣膜成形術或置換術,從而恢復瓣膜的正常功能,可使危重病兒的臨床癥狀顯著好轉。但由于兒童期存在不斷生長發育問題,可形成置換瓣膜相對狹窄現象,以及轉換瓣膜的耐久性、術后抗凝治療、預防感染等等問題,必須嚴重掌握適應證。一般認為其適應證如下:

      (1)替換二尖瓣的適應癥:①心功能Ⅲ至Ⅳ級;②血栓栓塞發生2次以上;③左房大,有心房纖顫、房壁鈣化者;④進展性肺動脈高壓,病情逐漸惡化者。

      (2)替換主動脈瓣適應征:①主動脈瓣病變引致明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暈厥或心力衰竭者;②如患兒各項客觀檢查指標為陽性,并有心肌缺血癥狀,雖心功能尚好(小于Ⅲ級)亦應作手術。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