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愛因斯坦和玻色在1924年預測出來,也被稱為第五種物質狀態。多年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在氣體狀態下都是一個理論上的預測而已。最后,由克特勒、康奈爾及威曼所領導的團隊,在1995年首先透過實驗制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比固態時更冷。當原子有非常接近或者一致的量子等級和溫度非常接近絕對零度(-273℃)時便會出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對于遵從玻色–愛因斯坦統計且總粒子數守恒的理想氣體,存在一個極低但非零的轉變溫度Tc,當溫度低于Tc時,占全部粒子數有限百分比的(宏觀數量的)部分將聚集到單一的粒子最低能態上的現象。這是1925年愛因斯坦將S.玻色提出的處理黑體輻射(光子氣體)的方法推廣到實物粒子理想氣體得出的理論預言。后來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聚集到最低能態上的所有粒子的集合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
凝聚體是一種新的物態,可用單一波函數描寫,可研究這種原子波的相干效應以及相應的原子激光和原子光學 [6]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所具有的奇特性質,不僅對基礎研究有重要意義,在芯片技術、精密測量和納米技術等領域,也都有很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