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線檢查
X線檢查能指出結核病的范圍、性質、類型和病灶活動或進展情況,重復檢查有助于結核與非結核疾患的鑒別,也可以作為治療過程中療效的判斷指標。
2.結核桿菌素試驗
結核桿菌感染后4~8周,身體對于結核蛋白產生過敏狀態,此時如作結核桿菌素試驗(結核桿菌素包括舊結核桿菌素OT和提純蛋白物質PPD),局部可發生反應,表示受試者已被結核菌感染,現已知結素反應屬于變態反應第Ⅳ型或稱遲發型變態反應,其發生機制是小兒初染結核桿菌后,T淋巴細胞被致敏并大量增生,致敏的淋巴細胞具有抗體樣受體,當再次接觸抗原即注射結核菌素后,可產生許多淋巴因子,使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積聚在真皮的血管周圍,再加上血管滲透性增高,在注射局部形成硬腫為陽性反應,國內通常所用的是舊結核菌素(OT)或提純蛋白物質(PPD,國內已廣泛供應)。PPD皮試為皮內注射0.1ml(5IU),一般注入左前臂掌側面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皮內,使之形成6~10毫米皮丘,48~72小時觀測反應結果,測定局部硬結直徑,取縱、橫兩者的平均直徑來判斷其反應強度。硬結直徑不足5毫米為陰性,硬結≥20毫米或除硬結外,還可見水皰及局部壞死為強陽性。
3.其他檢查
痰液、胃液涂片染色或結核桿菌培養或動物接種、血液檢查、周圍淋巴結穿刺液涂片檢查等。